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動智能家居行業發展
2017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在智能聯網產品應用方面,重點面向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融合5G、深度學習、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滿足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機交互、安全可信運維等典型需求。政府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加強工業互聯網在智能家居產業中的應用,將有力推動推動智能家居的快速發展。
2017年12月,工信部印發了關于《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在此計劃中,智能家居及其在經濟社會的應用被明確的列入人工智能八大領域之中。
(二)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雙雙賦能
除了政策的推動,物聯網與人工智能也在為智能家居的發展助力。一方面,隨著內容服務和云平臺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物聯網在家居行業的應用落地已是箭在弦上。另一方面,以機器視覺和語音識別為代表的AI技術也在快速發展,而其發展同時迫切需要尋找可落地的場景,物聯網無疑是現成的“黃金搭檔”。對于智能家居的發展而言,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為其更深層次的智能化體驗發展錦上添花。
(三)主力消費人群更偏愛智能家居
以追求時尚,張揚個性,享受人生內涵為消費特征的80后、90后成為職場的主力軍,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經濟能力,是各個行業爭相搶奪的消費主體。這些年輕的客戶對建材、家裝、家居產品的需求絕不將就,而且他們更加青睞高端、個性化、智能化的家裝家居品牌,智能家居在這股主流消費驅動力帶動之下開始成為家居行業的主旋律。
(四)眾多巨頭布局智能家居
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最簡單的切入點,吸引了谷歌、微軟、Facebook、英特爾、BAT、小米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不斷推出各自的智能家居產品,推動智能家居產品普及率的提升,促進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的增長。
目前,我國智能家居市場由互聯網巨頭BAT牽頭,聯想、京東、小米、魅族緊隨其后,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等家電大咖相繼入局,電信、移動、廣電等運營商也想分一杯羹。
從國際來看,亞馬遜、蘋果、谷歌等都爭相在平臺、系統中樞上布局,意在以開放平臺為賣點,構建一個開放的生態,實現互聯互通與家居控制中心的戰略目標,借此搶占更多上下游的支持者資源,鞏固自身在市場中主導地位。
二、不利因素
(一)智能家居設備的信息安全問題尚未解決
智能家居設備雖然能帶來便捷舒適的生活體驗,但大多數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容易被破解,被他人遠程操控,導致用戶的信息被分享售賣。除了充當窺探隱私的“間諜”,被破解的智能門鎖、智能保險箱很容易成了小偷盜竊家庭財產的“內應”。智能家居還可能被控制形成大規模“僵尸網絡”,攻擊網絡服務器,造成互聯網服務大面積癱瘓。
(二)剛需應用場景有待挖掘
近年來,智能家居在中國的認知度有所提升,但因為行業對剛需的把握不夠精準,產品認可度有限,聯網率相對較低。主要表現在:中國人口密度高,人均住房面積小,城鎮居民中普通住宅和公寓住宅占大多數,因此,一般家庭對安防的需求相比美國等國家較弱;中國家庭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或使用空調,對恒溫恒濕器的需求也較弱;而音箱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頻率低,制約了智能音箱的發展。
(三)人機交互體驗差
當前智能家居產品的用戶使用依賴度偏低,用戶反饋的問題集中體現在“產品不穩定”、“易損壞”、“部分功能無價值”上。現有的智能化產品,基本上停留在遠程控制這一初級層面。真正的智能化產品,應該具備感應能力、自適應能力及自學習能力。以此標準衡量目前的智能化產品,顯然達不到這一要求。目前的市面上的智能化產品,只能算智能化萌芽產品、初期產品。
(四)缺乏統一的標準
在智能家居生產制造中,各個生產商均有各自獨立的生產制造標準,開發的智能系統只能運用于自身智能產品之上。對于用戶而言,由于智能系統存在適用性問題,將極大地限制智能產品的選擇區間。探析智能家居的涵蓋范圍,應包括傳媒、通信、安防等諸多方面,若不能制定出一個全面的智能家居標準,智能家居的推廣將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