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在家里開了空調,但空調在她沒有操控的情況下就突然關機了。另一位則說她家前門密碼鎖的開門密碼每天都會變,而她完全不知道為什么。還有一位則表示,她一直聽到家里門鈴在響,但門外沒有人。
這些遭遇都是科技型家暴的套路。聯網鎖、音響、恒溫器、燈光和相機宣傳的重點都是新科技帶來便利,現在卻成為了騷擾、監視、復仇和控制的工具。
紐約時報進行了30多次采訪,家暴受害者、他們的律師和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們紛紛向我們描述了新技術是如何成為家暴的新工具的。施暴者通過智能手機操控家中所有聯網的智能家居產品,甚至監視和監聽,或是進行恐嚇,展示自己的控制權。即便施暴者不在家中,他們也可以通過智能家居施暴。
受害者和應急人員往往對智能科技缺乏了解、不知道施暴者對設備有多少控制力,不懂得如何合法應對并阻止這種情況。他們在這些方面的知識匱乏讓事情更糟。
美國國家網絡的安全網絡計劃(Safety Net Project)總監Erica Olsen最近剛剛作為講師參加了杜絕家暴(End Domestic Violence)講座。“在培訓講座上,已經有人提問應該如何對付這種情況了。”她對新科技的濫用非常警惕,因為“我們原本不想讓更多人知道,但現在這類濫用越來越流行,紙已經包不住火了。”
生產智能家居的公司中不乏科技巨頭,例如亞馬遜推出的 Echo 智能音響,Alphabet 的 Nest 智能恒溫器。這些設備的定位基本都是便利的生活助手,例如即便人們外出上班或度假的時候也依然能遠程監控家中。
一些聯網設備生產商聲稱他們沒有收到過用戶關于相關產品濫用的反饋。這些設備可以通過重設或更改家中 Wi-Fi 密碼暫停遠程控制,但生產商表示并沒有長期的萬能之策。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賬號切換便捷自然為用戶帶來了便利,卻也在無意間讓系統更容易被黑客攻破。
目前還沒有組織或個人跟蹤調查連網設備在家暴中的濫用情況,因為這項科技還相對新穎。不過相關機構正在緊趕猛追。據調查,截至2017年全美就有2.9千萬家庭使用了智能家居科技,而且預測在2018年這項數據將增長31%。
根據接觸家暴受害者的工作人員反映,聯網智能家居產品在家暴案例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求助熱線工作人員則表示,過去12個月當中,更多人來電的原因是家中聯網門、音響、恒溫器、燈光或相機失控。律師們也指出,他們最新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調整限制令的措辭,使其包括智能家居科技。
國家家暴求助熱線的接電話人員 Muneerah Budhwani 說,她是從去年冬天開始接到智能家居產品相關家暴的受害者求助電話的。“求助人說施暴者通過智能家居產品監控和控制他們。”她說道。
Graciela Rodriguez在圣拉斐爾的家庭和平中心經營著有30個床位的緊急避難所。據她說,最近入住的受害者當中有些都是因為“被家里的設備逼瘋”,例如恒溫器的設置溫度突然飆升到100度,或是智能音響突然開始大音量放歌。
“他們覺得家里的情況已經脫離了他們的控制。在這里住了幾天后,他們才意識到他們遭受的正是家暴。”她說道。
智能家居科技特別容易被濫用的理由有幾種。像家庭安全監控攝像頭這些設備通常都不貴,有些只要40美金就能買到,且安裝過程簡單方便。通常而言,兩人中負責安裝設備的一方肯定知道操作方法和密碼,自然也就獲得了用設備對付另一方的權力。
據應急人員們反映,不少智能聯網智能家居產品的受害者都是女性。
在英特爾負責智能家居科技應用方面的研究人員 Melissa Gregg 指出,聯網家居設備的安裝者中男性居多。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的 Jenny Kennedy 在調查安裝了智能家居設備的家庭時發現,不少女性手機上都沒有下載相關應用。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2010年發布的報告,1/3的女性和1/4的女性都曾遭受過肢體家庭暴力或遭受過另一方的跟蹤。
本文中的受訪者都是女性,其中不少都住在這類新科技產品格外流行的相對富裕的住宅區。她們拒絕公開姓名,因為其中部分還在擺脫家暴的過程中。經手她們的家暴案件的相關工作人員和律師也向我們證實了她們的說法。
她們所有人都反映施暴者對連網設備的用法時侵略性的,其中有一位將其比作“叢林戰”,因為你很難辨別攻擊從哪里來。她們也指出了權力的不對等,因為她們的伴侶掌握了設備的全部控制權。
其中一位女性是在硅谷工作的醫生,她的丈夫則是一名工程師。她告訴我們,她的丈夫會“控制恒溫器,控制燈光,控制家里的音樂。家暴就是關于權力和控制,而他用科技來達到了這種效果。”
她說她并不完全了解這些科技,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把她丈夫的管理帳號移除。但她做夢都想掌控這些設備。
“我有個實行中的計劃。我的夢想之一就是可以開口說:‘OK谷歌,放我的音樂。’”至于恒溫器,她的計劃是“從墻上拆下來”。
但經專家分析,受害者如果拆除這些設備,矛盾可能會加劇。“施暴者可以看到設備被拆除,這可能會使暴力升級。”女權倡導組織 Legal Momentum 的律師 Jennifer Becker 說道。
數字版權宣傳組織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網絡安全總監Eva Galperin 指出,關閉這些設備只會讓受害者離掌控權更遠。“受害者們不確定施暴者是如何登入這些設備,而他們也不一定能研究明白,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這些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他們只能把所有設備都關機,而這只會讓他們離掌控權愈來愈遠。”
相關的法律資源也十分有限。Becker 指出,施暴者們已經學會如何在法律盲區利用智能家居科技進行控制。但在有些情況下,如果施暴者傳播了通過室內安全監控錄下的內容,這可能違反了部分州的反“情色報復”法。相關法律旨在禁止兩人分手后,一方在網上分享前任的私密照片或視頻。
反科技家暴倡導者已經開始培訓應急人員,如果有被害者申請限制令,他們必須向法官提出包括限制智能連網家居設備的賬號,無論被害者是否對這些賬號知情。Becker 表示不少被害者目前還不知道要追加這一條。即便有限制令,如果對方遠程調節家中溫度、突然關閉電視或是燈光,這些可能并不違反禁接觸法令。
也有部分執法機關所表示這項技術還太新穎,目前他們還未接受過相關案件,雖然他們懷疑類似情況有發生。
加州帕羅奧圖警局警長 Zach Perron 表示:“我堅信這類案件存在。據我對家暴嫌疑人的心理活動的了解,這完全有可能發生。家暴主要是關于控制。很多人都以為只有肢體暴力算家暴,但事實上情感暴力也算做家暴。”
硅谷反家暴項目WomenSV負責人 Ruth Patrick表示,目前很多人還不相信濫用智能家居產品是個嚴肅的問題。據她描述,她的客戶中有些在遭受聯網家居設備家暴后不得不留院觀察,接受精神狀況評估。
“如果你和對不了解這方面的人說你的丈夫知道你在家里的一舉一動,甚至知道你在臥室里說了什么,你可能會被當做神經病。比起事實,人們總是更輕易相信受害者是瘋了。”
研究人員指出,每個人都有必要了解智能家居技術,這至關重要。
“每次新科技推出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哇生活會更方便了!’但在家暴幸存者的身上,我們總是看到事情的另一面。”美國反家暴求助熱線總負責人 Katie Ray-Jones 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