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小米聯姻半年,首個“兒子”——i青春智能空調6月30日下午正式發布。在媒體溝通會上,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黃江吉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提問時,否認了小米做空調的傳聞:“我們沒有這個計劃,我們全心全意跟美的在家電領域合作。”美的集團副總裁、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表示,美的、小米后續在智能家居上還有更深、更廣的合作。
小米首推與手環互動的智能空調
此前,美的曾與阿里推出阿里云空調,美的與蘇寧也聯手推出了智能空調。這款i青春空調與美的其它智能空調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副總裁李強表示,i青春空調內置了小米的WiFi智能模塊,可與小米智能手環互動,是全球首款與智能手環連接的智能空調。同時,這款智能空調兼容“美居”APP,用戶數據可由小米、美的雙方共享。
“手環與空調是天生一對。”李強介紹說,i青春空調設置了回家、離家模式,空調與手環實時精準定位,感應到人的存在、離開而自動開、關;還有睡眠與溫控功能,空調通過手環感應到人體入睡后,溫度會適當調高;另外,可根據人體運動狀況,調節所需溫度,等等。
此外,i青春空調還與小米智能家居套裝的產品聯動。如果用戶在門、窗戶上貼了小米的智能傳感器,開門入房間時,空調會自動打開;打開窗戶時,空調會自動關閉。
目前,i青春空調已在美的天貓旗艦店上銷售,1匹和1.5匹變頻空調的售價分別為2699元和3099元。其實,從6月9日起,i青春空調已在小米社區上開展試用活動,已有10萬粉絲報名申請,有100多名用戶被選為試用者,他們將把試用的體驗“曬”在小米社區上。
“這是完全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的產品,不在線下銷售,今后根據用戶意見不斷迭代升級。”吳文新說,希望2015年i青春空調的銷量達到10萬臺。
聯手做大智能家居的“蛋糕”
一個是白色家電巨頭,另一個是互聯網先鋒,美的與小米自2014年12月宣布“聯姻”(小米以12.66億元入股美的1.29%)以來,就備受矚目。但上周有傳聞稱,小米正在找代工廠,切入空調領域,這讓外界懷疑“美米聯姻”的含金量。
對此,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黃江吉澄清說:“今天是最好的解讀,我們(小米和美的)不單合作順暢,已經有產品落地,后續雙方合作的產品會加速。”他同時否認傳聞,稱小米沒有做空調的計劃:“我們會全心全意跟美的在家電領域進行合作。同時,小米的智能平臺是開放的,歡迎更多優秀的硬件加入。”
吳文新也表示,在過去半年的合作中,雙方最大的壓力是如何盡快把產品推向市場。負責美的空調研發業務的李強也補充說,過去半年,美的、小米在磨合的過程中,從硬件開發、軟件開發、到美的和小米兩個智能家居平臺的對接,大家一起克服了很多問題。
小米智能家居平臺的負責人高自光則透露:“我去順德不小于10次,李強過來北京也有7~8次。美的團隊過來時,我會說小米怎么做爆品、怎么測試。而在美的,我見到先進的空調生產線,知道增加一個二維碼,會增加什么成本。”
由此可見,雙方合作的過程,也是家電制造企業與互聯網公司相互學習的過程。而它們跨界聯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共同做大智能家居市場。美的計劃2015年家用空調中的智能產品占比達到50%,2016年達到70%。而黃江吉則透露,空調只是開始,今后將有更多美的家電產品連入小米的智能家居平臺,提升“米粉”的用戶體驗。
美的小米的平臺在開放中競合
相互公開“示愛”,不代表沒有隱藏的競爭關系。小米、美的都制訂了各自雄心勃勃的智能家居戰略,它們都搭建了智能家居平臺,并且在2015年加快了平臺開放的步伐。
“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未來將是智能手機的五至十倍。小米看好智能家居,家中的許多家電都等著被顛覆。”黃江吉說,截止2015年6月,小米智能設備的出貨量已經達到1000萬個,這還沒有包括2014年銷量就達到6000萬臺的小米手機的量。
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做了三件事,黃江吉說,一是把智能WIFI模組成本降低,2015年年底可做到15元,2016年將做到10元,盡量使產品的智能功能成為標配;二是讓智能產品操作更簡便,像操作i青春空調,在小米手機的鎖屏界面就可以操作;三是尋找合作伙伴,比如,美的。“極致才能把產品做好,小米能把電視、手機、路由器做到極致,但只有美的(等家電廠)才會把家電做到極致。全面加速智能家居的發展,為了盡快把小米MIUI用戶的體驗提升。”他說。
黃江吉向記者說,除了美的空調,小米智能家居平臺也歡迎其它空調廠的產品加入。
與此同時,美的也在加快開放。除了與小米推出i青春空調,美的2015年與騰訊微信聯合開發了微信空調,還開發了與蘋果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適配的智能空調。
“智能家居仍處于起步階段,各家都想做平臺,都想做標準,但最終將由消費者說了算。”吳文新告訴記者,美的會采取開放共贏的心態,與外界合作,投票權在用戶手中。他同時表示,2015年空調市場不好,上半年廠家價格競爭激烈,下半年將變得更加理性,“智能化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方向,未來三年美的空調將投入50億元建立滿足用戶個性化訂制需求的C2M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