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我們的生活因為智能家居的到來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智能家居以前是什么功能現在還是什么功能,沒有什么本質的變化,但是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人們對智能家居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智能家居還是一成不變的話,就很難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火爆發展,可能成為智能家居行的新起點。
日前,在某論壇深入探討“互聯網挺進智能家居”,業界人士認為,剛需是互聯網模式做智能家居最好的切入點,“用戶體驗”是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敲門磚。互聯網企業與硬件供應商相互選擇時要“門當戶對”,不要總想著顛覆,合作共贏才是趨勢。
2013年,智能家居蓄勢待發
智能家居潛伏了十多年,終于在2013年爆發起來,受到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追捧。究其原因,科通芯城副總裁朱繼志認為,價格和用戶習慣是影響軟硬件火爆的兩個基礎。硬件方面,業界未出現新興的硬件技術,但成本陡降,昔日屬于高富帥的智能家居回歸到大眾價位;軟件方面,移動互聯網的火熱,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硬件成本,培養了用戶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控制家居的習慣,這些是資本市場看好智能家居領域的基礎。
奇藝互聯網電視事業部產品和運營總監李宏偉認為用戶有了更多的數字化內容的需求,推動了智能電視的技術革新,成為智能家居發展的一大切入點。
資本市場每年都需要找一個話題去熱炒,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出現泡沫,就要破滅的時候,軟硬件結合的大浪潮襲來。智能家居更接地氣,細分市場非常多,加之十幾年的技術和市場積累,創業者可從身邊小事做起,因此,智能家居水到渠成地火了起來。幻騰科技CEO王昊也戲謔地說到。
做好智能家居要找好切入點
王昊演示了幻騰智能家居的解決方案,描繪了剛需下的切入點。夏季,擠著悶熱的地鐵,用智能手機控制家里的空調,回到家就有冷氣享受。這是既實用,又是好玩的需求。但在中國,剛需是個偽命題,就像蘋果手機的火爆并不是解決了用戶剛需,而是帥氣,滿足用戶的體驗。
思必馳副總裁李建輝認為,智能電視和智能語音技術,都是為智能家居提供了友好的交互平臺,依托于這一平臺為大眾用戶提供內容和服務是業界切入智能家居的方式之一,值得創業者關注和嘗試。而平臺的搭建,則是針對業內的切入點。
貼近用戶,實現量產和大賣
朱繼志深諳軟硬件結合的整個產業鏈之道,他說到,經歷了與互聯網公司的沖擊后,傳統硬件公司意識到最致命的教訓是不能把中間的環節都外包出去,讓產品設計和終端用戶失去關聯。
貼近用戶才能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量產和大賣,滿足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共同需求。朱繼志用蘋果和谷歌的例子來佐證這一觀點。很多人推崇谷歌范兒,打造了很多很酷很有科技感的產品,但部分產品過于超前,不能得到普及。而蘋果做的每一個千萬級量產以上的產品,并不只是追求產品有多酷,還一次又一次去完善,不斷推陳出新,在已有產品比較成功后,再實現量產。
產品更新涉及上下游供應鏈,周期問題,關系到成本、利潤、生意能做多大。提供Xilinx智能家居上游的芯片解決方案的威視銳公司總經理姚遠提出了相同的觀點,上游的芯片公司應與下游終端制造商一起去改進用戶體驗。芯片廠商可以搭建硬件的供應平臺,主動去找終端產品的制作廠商,給到硬件設計、供應、測試等方面的資源和支持,共同測試用戶體驗,加速產品快速迭代。現在這個模式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
門當戶對,互聯網企業與硬件供應商相互選擇
互聯網公司如何選擇靠譜的供應商,保證產品質量;而硬件公司該用怎樣的心態去擁抱互聯網,滿足移動互聯網提出的高標準要求,從而抓住這個新的增長機遇,成為軟硬件結合的難題。
朱繼志認為硬件方面,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互聯網企業可以選擇的空間很大。硬件產業鏈在中國是一個特別成熟的產業,是全世界最成熟的。最大的優勢是大幅降低了創業者做硬件創新的門檻,即便是小單的試產也有較多選擇;同時強大的OEM(代加工)和新興的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公司完全能滿足產品制造,甚至還能協助創業者做產品開發和設計。
奇藝智能電視就選擇與TCL、創維這樣有成熟產品的廠商合作,把控好質量和價格的平衡后,由他們控制質量。
智能電視是智能家居重要組成部分
智能電視占據家庭中的大客廳,是社交和娛樂中心,是智能家居中重要組成模塊。
縱觀屏幕入口從PC端到Mobile端,再到TV端,發展趨勢有兩個關鍵詞:智能化、聯網。智能電視廠商,包括機頂盒廠商、芯片廠商,相關配套廠商都在努力實現行業升級,試圖讓電視更加智能化和互聯網化。
對于業界認為的互聯網行業將顛覆智能電視行業,李宏偉認為互聯網牽手智能電視,不是相互顛覆,而更多的是合作。“互聯網改變電視,對于傳統電視廠商來說,不是狼來了,也不是羊來了,我認為其實是狗來了,非常能干和忠實的合作伙伴來了。”李宏偉這樣比喻互聯網挺進智能家居產業。
智能電視與互聯網的合作,兼容和開放為趨勢。如搭載開放的安卓系統的三星將在移動互聯網取得的成功,會很大程度超過封閉系統的蘋果。目前,電視行業的軟件和硬件各自有不同的標準,未來會往兼容性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