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政部門的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12億,占總人口的15.5%,預計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中國將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中國的養老結構是“9073”,即90%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為基礎的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獲得日間照料;3%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養老。我國“421”倒金字塔的家庭結構決定了居家養老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部分家庭子女都常年在外,和老人見面的機會異常之少。而中國老年人本身不喜歡離家,以及對傳統家庭關懷和情感需求十分依賴,又使得居家養老必定始終占據90%的地位。
那么,如何平衡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社會現實呢?
但是目前養老市場的發力點還集中在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主要原因是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價格高,個人無法承擔,做居家市場的回報周期又過長。當然也有很多企業瞄準了居家市場,但是老人用戶接受度不高成為了最大障礙。
主要是幾個現實的問題:很高的費用能否讓本就節約的老人去購買呢?如果子女愿意,那是否又能承擔得起呢?如果購買了,老人又是否能真正流暢的使用各種新事物呢?
顯然,價格高導致門檻高,科技感導致學習成本高成為了立在智慧養老闖入養老大市場的最大阻礙,而智慧養老在居家的具體體現其實就是智能家居。
那么,智能家居想要吃萬億養老市場的蛋糕,能吃多少,怎么吃呢?
啊啦叮科技提出的“居家養老戰略”
交互界面就是要根據老人的行為習慣和特殊情況進行優化。當前階段主要是可視交互設備和手機交互;2.0會是可穿戴,語音和手勢交互;3.0是人工智能和增強顯示、虛擬現實結合的無感知交互。交互界面的演進一定是逐步的,不管是成本,還是科技,都要從低門檻進入,然后自然的演進。
以家庭照明來說,老人通常都會在夜間起床,這時候開燈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在大部分農村。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有些遙控LED燈在市面上迎合這個需求,但是試想一下,老人拿著一個按鍵大小和電視遙控一樣的東西,怎么可能使用得舒心呢,那還不如不買,當然也就更不用說手機APP的方式了。所以在習慣上,和傳統開關形態類似、使用方法類似的產品最佳,這樣的交互才不會讓老人改變原有習慣。
啊啦叮科技推出的隨開智能照明套件,看起來就是傳統開關,但是卻是無線控制的
智能產品要在技術上創新,實現真正的智能。比如在老人的護理領域,就必須能夠精準的測量老人的生命體征數據。并不是加上傳感器、能聯網就變得所謂的智能了,老人用的智能產品一定要根據老人的真正需要來設計。在遇到真實條件限制的時候,就得用突破性的技術創新來解決,而非搞一個普通技術將就掉。這是真正考驗想在養老市場分一杯羹的智能家居創業者必須重視的挑戰,也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機會。
解決老人用戶使用的問題,那么就是真正的智能化,這需要通過決策系統來實現,決策就要依靠數據,但是這里并不是所謂的大數據,而是精準的小數據。美通社的一篇文章有提到這個觀點,“平均心跳長時間大幅度變快或者變慢都有可能是有原因的:甲亢、貧血、發熱、心臟疾病等都有可能引發心跳過快;心臟傳導阻滯等疾病都有可能引發心跳變慢。發熱、心衰、呼衰、老慢支、COPD發病時都會引起呼吸頻率變快;睡眠不好、藥物、安眠藥、中風、呼吸抑制疾病等都會引起呼吸頻率變慢。”養老領域的決策系統必須是基于小數據的精準,才能做到與大服務及時聯動,才能和交互界面一起很好的反饋給用戶。
二、設計驅動,從“心”出發
啊啦叮科技一直非常推崇法國著名設計師Mathieu的話,“科技能做很多事,因為它很智能,很快捷,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但人們關心的并不是科技多么有用,多么有力量,而是科技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改變。簡言之,如果我們想要科技變得有用,并轉化成人們真正渴望的東西,那么科技必須被設定成隱形的,隱藏在設計中。只有科技被接納,才能變得有用。”
真正優秀的產品是能激發人的感官和生活夢想的,對于老年人,垂暮之氣其實一直干擾著內心,孤獨更是加劇了這種感受,因此基于好的設計所做出來的產品,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正能量,都會開心很多。而這一切,必須靠設計驅動,用心的設計。
對比傳統的開關,隨開開關的設計可以說是極致
5-10年,養老市場就將逐步成長為萬億級的產業,作為居家養老的核心主力——智能家居,究竟能分到多少,其實就取決于智能家居從業者們是否帶著足夠的“心”去理解老人的生活,是否在現實條件面前敢于創新?我相信,認同這點的人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