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工智能教育,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教學機器人在為孩子解答難題的場景。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追求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效果,比如學生能重新學習未掌握的內容,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又或者可以通過游戲等更豐富的手段來學習。目前,在人工智能加持下,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知識圖譜及其他數據分析相關等技術的應用,學校教育從“數字校園”發展到了 “智慧校園”,家庭教育從 “私人家教”演變成“機器人老師”,教育行業已經步入了新階段。
就現階段而言,圖像識別與語音識別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兩大主要應用,但迫于技術難題,目前的應用也只是處于初級應用階段,未來仍存在著廣闊的提升空間。
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應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
目前一些知名企業紛紛將人工智能的概念引入了教育領域,并與學校展開合作,打造“智慧校園”“智慧教育”。主要應用在作文批改和作業布置等場景中,用文字識別技術批改文科主觀題,圖像識別技術和運算批改數學題。
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及語義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能夠根據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文本進行語法糾錯。例如猿輔導“英語作文智能批改”應用,用戶可以用手機拍攝手寫的英語作文并上傳,系統可自動識別手寫單詞,還會對語法、單詞等錯誤進行批注。
還有各類搜題軟件,例如學霸君、作業幫等,主要運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光學字符識別等技術分析照片和文本,用戶使用手機上傳題目照片,系統短時間內給出該題目的答案以及解題思路。
在口語測評、組卷閱卷等環節中,AI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給語音的流暢度和自然度打分,并對語言組織進行后續的檢測,幫助學生解答問題、練習口語對話等。例如,英語流利說——借助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識別技術,判斷學生的口語水平,對學生薄弱環節的分析,規劃出適應個體差異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擺脫對“真人教師”這一核心因素的依賴。
未來,教師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替代?對此,不少專家認為不必過于擔憂,“未來智能機器人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從教。”人工智能能幫助個性化的學習,因為人工智能可以幫教師節省很多批改作業、批改試卷、備課的重復性工作時間,機器可以收集學生們的答卷,并且分析出錯的規律。教師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幫助學生培養創新力、創造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素質和情商,幫助學生形成價值觀和思想體系等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