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力迅猛、成績顯著的中國人工智能正日益成為資本的寵兒、科技巨頭爭相布局的焦點。為了搶占人工智能領跑地位,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和英特爾等海外巨頭早已展開一系列的“收購大戰”,其中,動態人臉識別技術是目前創業熱度最高的細分領域,尤其是金融和安防場景,未來將成為創業公司的重點布局場景。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明確將人工智能作為未來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對完善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布局,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先發優勢等目標和任務提出了指導意見。
此時發布實施的《規劃》,也是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布局的藍圖,也必將對加速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行列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根據《規劃》,要求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權威機構預計最遲至2019年,我國AI(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
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其重要的細分領域,投資前景十分看好。前瞻研究院《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中國人臉識別申請專利多達6432項,僅2016年就有1755項。未來十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
2016年以來,人臉識別在銀行、證券、金融社保、交通、教育、電子商務、高考、機場、地鐵等場景應用頻頻刷屏,熱度居高不下。目前,人臉識別已經從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較低的行業如安防、社區等上升到金融社保、證券、銀行、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安全可靠性要求較高的行業。
“刷臉時代”什么時候能大爆發?人臉識別還是一種新鮮事物,被人們所全面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比如隱私泄露的問題。所以,“刷臉時代”的到來,還需要社會價值觀、法律法規這些配套軟件來支持。
盡管目前來看,人臉識別應用空間十分廣闊,但如何有效商用,應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產業間如何相互銜接,進而如何打造開放共贏的生態鏈條,皆是尚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