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4月2日訊
安防人都知道,7×24小時的全天候監控是最基本的監控需求,但很多情況下,要真正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控,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最大的阻礙是由于夜間無法成像,尤其是無光環境。那么,夜視就此成為我們監控的盲點嗎?答案是否定的,本期我們就夜間成像技術技術試做分析。
視頻監控的成像原理是將光線所包含的信息轉換成可為人眼所判斷的圖像信號,由此,光,是視頻監控的“必需品”。若環境光照較低或無光,那么視頻監控系統將會成為擺設。對此,當前行業主要采用了4種成像技術來實現夜視監控功能。
在照度較低時,攝像機通過切換紅外濾光片接收自然光照環境下0.75~1000m的近紅外光域,并通過提升視頻處理算法,讓攝像機識讀接收到的近紅外光域所攜帶的圖像信息。此類攝像機前端都放置有一顆光敏電阻,當環境照度達到攝像機設定的切換照度值時,攝像機自動切換紅外濾光片;再依賴算法對低照度視頻進行處理,最為典型的低照度畫面處理算法就是自動增益功能,該算法能隨著環境照度的降低而自動提升畫面亮度。
但目前,要實現良好的低照度功能,低照度傳感器和處理芯片是兩大核心部件,從傳感器成像原理來說,同等規格傳感器,CCD的感光靈敏度要2倍于CMOS,因此,現今很多低照度攝像機,尤其是智能交通攝像機,以CCD傳感器為主。不過,現在CMOS的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以CMOS傳感器來實現低照度功能的攝像機亦為數不少,目前,以CMOS為傳感器的低照度攝像機可做到0.001Lux。
另外,鏡頭的選用也很關鍵,通用鏡頭的光通量一般在F=1.4-360,而采用低照度鏡頭或提升鏡片工藝,也可實現更大的通光量,從而實現更大的夜視效果。不過,此類產品的缺點是,目前做得好的低照度攝像機并不多,而且,即便低照度性能做得再好,也還是需要環境照度不能低于0Lux才能成像。
D1Net評論:
低照度應用中,若采用球面鏡片鏡頭,易出現對近紅外光域與傳感器靶面之間聚焦不準的情況,可通過采用非球面鏡片來改善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