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3月26日訊
進行低照與夜視監控建置及產品選型前,需先對低照與夜視應用的類別及特性有所了解,只有掌握這些類別特性之后才能善加運用于相應的環境。首先,低照度攝像機一般是指無需輔助燈光就能夠辨別低照環境下的目標,其原理是運用攝像機本身感光組件Sensor、圖像處理單元ISP/DSP及鏡頭光學作用共同實現,應用這些底層關鍵技術,低照與夜視監控的應用方式才得以產生實際的效能,而其實現方式并非唯一,大致包含以下幾大類。
1、最常用的低光高感應模式(Low-LightMode)
又稱低光全彩模式,此型攝像機大多采用SuperHAD、Ex-view/EXTRA-ViewCCD或背照式COMS為感光組件,在低照環境下有很好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反應。應用此技術的攝像機也稱做全天候攝像機。通常其低光彩色模式的低照度可達10-2Lux,以黑白呈現可達10-3Lux,搭配紅外輔助照明則可在0Lux下使用,但后兩種情況的照度不構成Low-light即低光彩色條件的要求與模式。此種監控攝像機不僅能清晰的辨識影像,更能在低光下維持一定噪聲值呈現彩色畫面,且沒有通過快門慢速光累積方式實現低照顯示時出現的畫面延遲拖尾等情況。
2、最便利的日彩色/夜黑白模式(Day/NightMode)
又稱為日夜模式,利用電子機械原理,此種攝像機在市場上漸漸成為主流。一般日夜型攝像機的低照性能以彩色10-2Lux及ICRon黑白時10-3~10-4Lux的模式來標示,0Lux這樣的標示基本沒有意義,因此在應用于低光夜視情況下的日夜監控時必須特別說明。此種攝像機利用黑白影像對紅外線高感度的特點,在特定的光線條件下,利用電子機械線路切換濾光片ICRCut或直接切換為黑白信號,即在感應紅外線后將影像由彩色轉為黑白模式。而在彩色/黑白線路轉換的過程中,因為去除了紅外濾光片,使得畫面成像焦點產生變化,故必須搭配IR鏡頭,使日夜成像焦距保持一致,以避免影像焦距模糊及色彩表現不正確等缺點。基于此,雖然此類型攝像機已成為采購趨勢,但額外搭配IR鏡頭令成本增加這一“劣勢”無法避免,且嚴格來說,此模式并不是最理想的低照與夜視應用方式。
3、最不得已的紅外線輔助照明模式(IRIlluminationMode)
又稱紅外線攝像機(IRCamera),是目前除了日夜轉換攝像機以外最好的一種低照與夜視應用,還可分為攝像機內置IR燈及外掛IR輔助投射燈兩種。因為CCD及CMOSSensor感光組件可以感應大部分可見光及紅外光光譜范圍,故可在夜間無可見光照明的情況下,輔助紅外光燈照明使影像Sensor感應更清晰的影像。
同時,攝像機的感光組件在黑白模式下比彩色模式具有更高的光感靈敏度,可在黑暗的環境中擷取到更清晰的影像,所以在紅外燈的輔助照明下,可做到0Lux環境條件下的監控應用。此外,透過光敏電阻的自動點滅裝置,還可選擇搭配黑白或日夜型攝像機以增加低照與夜視的監控應用能力。
4、最具風險的慢速快門模式(DigitalSlowShutter)
利用DSS電子低速快門,讓光線大量通過光圈快門累積出較高的畫面照度效果,也被稱為光或幀累積方式。這類幀累積型攝像機,利用慢快門技術,將因光線不足而較顯模糊的畫面累積起來,形成一個影像清晰的畫面。在光圈為f1.2-1.4的前提下,畫面能累積足夠的照度幀數,此技術可降低攝像機照度至10-4Lux。有文章曾提及這是一種雖笨但可靠的低光應用技術,但這種技術只適用于固定式攝像機,且需求環境光線變化恒定,否則容易導致畫面拖影延時,適用于禁用紅外線或投射燈等靜態監控場所。
D1Net評論:
以上四大類產品可作為低照與夜視監控選型時應用模式的依據,可依此進行相關產品的選型參考,而探討過選型問題后,接下來進一步討論相關產品如何安裝施工才能得到最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