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國際機場AI人臉識別過安檢的旅客
[中國,深圳,2020年5月21日] 一座城市的“智慧”,不僅體現在科技園區和先進實驗室的數量上,更應該隱藏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彌漫在誘人的煙火氣里。
在深圳,幼兒園里開心玩耍的孩童隨時處于安全監護之中;醫院看病的耄耋老人也能直觀了解自己的病情;下班回家的都市白領,發現有了更多時間享受親子時光……
依靠華為助力打造的城市數字化底座,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基礎設施”,數據在深圳正盡情釋放著它強大的力量。每一個出生、駐足在這里的個體,也能感受到數字之城的便捷,體驗智慧生活的美好。
一、 智慧交通構建“上天入地”解決方案,大貨車違法數量減少約90%
“空中飛人”王赫發現他現在出差比以前更加從容了。“我住福田,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以前一般需要提前兩個小時出發,機場安檢大概需要20分鐘。”從去年開始,他發現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安檢刷臉即可,連身份證都不用掏,兩秒鐘即可快速通行。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華為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量身定制的數字轉型方案。圍繞“運控、安全、服務”三大業務領域,構建了“機場運行一張圖”“機場安全一張網”和“機場出行一張臉”場景化解決方案。通過華為AI平臺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測算,航班放行正常率提升到87%,這意味著每年有近400萬人次的旅客不用再乘坐擺渡車,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旅客出行體驗。
路燈的智能化也幫王赫節省了時間。深圳交警通過與華為創新合作,深圳交警推出AI+非現場執法方案,用人工智能對照片進行預審,每日從廢片庫中檢測出正片300多張,加大執法力度。數據統計,通過該方案的加持,深圳路面上的大貨車違法數量減少了約90%。
而在地下,高速穿梭的深圳地鐵11號線上,華為搭建了全球首例地鐵5G超寬帶車地無線通信,全車8節車廂40個高清攝像頭的25GB數據,原先需要一個小時完成拷貝,現在僅需150秒便可自動傳輸。
圍繞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為代表的對外交通和公交、地鐵等為代表的城市交通,深圳正加速推進一系列有重大影響、重大支撐作用的重點工程項目,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戰略通道體系。
通過華為的技術賦能,深圳“智慧交通”方案正從頂層設計入手,全面規劃深圳城市交通體系,并以視頻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技術核心,建立一個統一、開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統。
二、 萬物互聯打破民生信息壁壘,平安校園、遠程會診成深圳日常
借助高速網絡、智能硬件等構筑的萬物互聯,數字技術正靜水流深地改變著深圳市民的生活。
通過接入華為平安校園解決方案,羅湖區139個幼兒園,5000+以上的攝像頭數據統一聯網至教育局,與“智慧校園安保運營管控平臺”“區教育局平臺”“明廚亮灶平臺”實現對接。基于華為沃土數字平臺,對全區的各種數據進行融合、智能分析及管理應用,可實現各園區周邊人員的人像比對和預警,提前遏制幼兒園區內危險事件。
數字生活也讓醫療服務更加扁平化。在南山區,89家社康醫院和5家綜合性醫院實現了醫患數據資源的共享。醫院與社康之間可以實現轉診,醫療系統支持快速共享調閱檢驗結果,可實現醫療資源遠程會診。
這些都對基礎網絡的帶寬、穩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當我們想實現數字化轉型,要打造智慧醫院,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互通,讓信息在高速公路上跑起來,而華為就是構建這座高速公路的人。”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信息科呂主任表示。
醫患之間的信息壁壘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為了讓病患對自己的病情有直觀、清晰的了解,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采納了華為的雙活數據中心的方案,推出了3D醫學影像系統,通過三百張CT光片組成一套完整的三維醫學影像,直觀詳細地向患者展示病情。
三、 數字新基建讓工作有溫度,20天的工作量僅需2小時完成
有賴于數字化“新基建”,許多行業的工作方式得以重塑,一些傳統粗放的工作變得省力、快捷,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也更加科學和高效。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的巡線員工們頗能感受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溫暖。“我們曾經統計過,一名普通線路工人工作30年巡線所走過山路可繞赤道1周。”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副主任魏前虎告訴深晚記者。最近10年深圳的電網線路長度增長了近1倍,但線路維護人員僅從60人增長到80人,“一車兩人三水壺”的傳統粗放型線路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
與華為攜手之后,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在邊緣側部署輸電視頻監控終端,通過“以系統智能分析為主、人工判斷為輔”的嶄新模式,原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現場巡視工作,輸電監控指揮中心現在僅需2小時就可完成。
截至目前,超過1800家深圳企業正通過華為進行數字化轉型。
四、 智能運營中心助推現代城市建設,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樞
如果把數字城市比作一棵大樹,市民的工作生活體現著它的分枝散葉,那么“數字政府”就是這棵大樹的軀干,這里有著最集中的數據資源、最迅速的反映機制和最科學的預警系統。
深圳市政府攜手華為建設的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是“數字政府”的“大腦”。這是一個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樞,打通了42個系統,100多類數據,28萬多路視頻,構建起深圳市的“1+12+N”的一體化指揮體系,形成了堅實有力的政府數據“底座”。
通過這個平臺,可提供一個城市全景視圖,將城市運行的關鍵指標可視化,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各個層面洞察城市的運行狀況。結合不同部門和不同系統的監測與預警信息,識別背后的隱患與風險,是事件分撥、統一調度、聯動指揮的中心。
政務系統的建設不僅方便了城市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廣大市民辦事也變得省時高效。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基于華為云Stack解決方案,實現市政務云與省、區的對接,市民辦事可以一站連接幾乎所有的政府單位。
“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需求復雜,解決方案技術難度高,我們采用了華為的網絡、安全、服務器、存儲等設備,初步實現230個政府業務系統成功上云。”深圳市大數據中心項目負責人孫飛表示。
依靠打通城市數字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站在數字時代門口的深圳依然精力充沛,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正從容不迫地迎來自己的“不惑之年”。
▲數字之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