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世界多國力推能源轉型、綠色發展。作為“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主辦地,江蘇蘇州以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為核心,積極探索城市能源變革。記者近日調研發現,相關探索已有初步進展,但要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的“典范城市”,還需進一步強化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構建清潔低碳的城市能源體系
開新能源汽車、坐電動渡輪、走在路上兩邊都是風光儲能燈……這是蘇州同里鎮許多居民的低碳生活。按照規劃,這個千年古鎮到2020年電力供應將實現100%清潔化、智能化,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能源小鎮。
同里是蘇州能源變革的一個縮影。在常熟、昆山等地,記者看到,廣闊的湖面整齊排列著太陽能電池板,“漁光互補”新模式實現湖泊資源綜合利用,另外還有依次排開的風力發電機。
除了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潛力,蘇州還大規模接受區外清潔能源。去年9月,全球規模最大、變電容量最高、供電能力最強的1000千伏東吳變電站投運,蘇州成為全球首個特高壓交直流電源互濟的地級市,實現“電從遠方來”的跨區域平衡。此外,運行3年多的錦蘇特高壓累計輸送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滿發時日均輸送電量1.6億千瓦時,占蘇州電網夏季負荷高峰時供電量的1/3。
蘇州經信委主任周偉介紹說,蘇州產業結構一直偏重,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能源消費總量保持高位,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在國家電網和江蘇省支持下,蘇州打造國際能源變革典范城市,更迫切需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城市能源體系。”
作為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總經理助理,丁丹軍全程參與典范城市建設。他說,蘇州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居江蘇首位,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年均增長40%,到2020年清潔電力占比將達55%。
蘇州正向“無燃煤”時代邁進。已建成88座電動汽車充電站,至2020年將建成180座各類充電站,核心城區建成“一公里充電圈”,屆時蘇州全市將基本“無燃煤”。
“蘇州經驗”具有可復制性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李偉陽分析認為,能源變革驅動城市全面發展,從理論到實踐在國內都具有開創性。蘇州是中國經濟和能源發展的“縮影”,無論GDP增速、產業結構演變方向,還是“以煤為主”的消費結構,與全國整體情況高度一致,能夠承擔“為國探路”的責任。
記者采訪了解到,蘇州近年來探索實施能源變革,在三方面取得了效果: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新能源、智能電網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節約用能,改變人們交通出行方式,減少空氣污染;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推動城市發展理念、治理技術和變革模式的持續創新。
蘇州在全國率先啟動創建“能效之星”活動,首期選定22家試點單位,開展活動一年就實現節能量70.2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5.5萬噸,產生經濟效益約7億元。“更重要的是,隨著能源變革的推進,人們的節能理念不斷強化。”周偉說。
業內人士認為,蘇州本地自然資源相對匱乏,是“資源小市”和“用能大市”,同時,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核心,著力從“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發展,在上述兩方面,國內許多城市都和蘇州類似,其實踐經驗可以被推廣。
“全球市場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持續增長,中國做出了引領性的貢獻。”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阿德南˙阿明在蘇州參加論壇時表示,期待蘇州創造的經驗向世界擴散,提供能源變革的“中國方案”,在此過程中,希望中國積極拓展國際合作。
同樣是在論壇上,德國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國務秘書雷納˙巴克、丹麥能源部副國務秘書克里斯蒂安等人都提出,國外很多城市推動能源變革時,都重視和加強國際合作,比如能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搭建多層次立體化合作平臺
目前,蘇州已成為“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的永久會址。業內人士建議,論壇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之前兩屆取得的經驗上,可進一步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
一是以“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為基礎,搭建更加多層次的國際合作平臺。依托論壇豐富的專家資源,出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變革雜志,不定期舉辦各類學術交流會,交流能源變革思想、傳播能源變革理念。
丁丹軍建議,聯合國際能源相關機構設立高規格的獎勵基金,定期對全球能源變革方面開創性的學術和研究予以獎勵,鼓勵世界范圍的能源持續創新。
二是提升能源研究水平。國家電網將在蘇州成立國網城市能源研究院,首批30多名專家即將入駐。建議研究院實施社會化的全球招聘,吸納其他行業乃至其他國家的專家,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
三是在學術研究之外,加大產業發展力度。在能源論壇召開期間,舉辦相關能源技術、產品交易博覽會,讓企業互通有無、提升技術水準。必要時可以形成能源技術、產品交易中心,同時設立具有政策扶持的能源變革產業園。
李偉陽等人分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全民低碳理念養成等,都需要政府從政策、體制、機制等方面來激勵、引導和規范。尤其是能源變革中涉及的能源金融、能源管理體制、碳市場交易等創新,期待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政策、予以相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