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慧+”浪潮洶涌澎湃,但凡與“智慧”沾邊,都能賺足眼球。在各類“智慧+”中,智慧城市可謂是集大成者,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平頭百姓,無不對其充滿期待及想象。然而,迄今為止,智慧城市似乎仍停留在概念階段,距離真正落地還有很長距離。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理念作規劃,使得城市管理更智能,資源分配更合理,環境保護更到位。所以,智慧城市強調全方位整體發展,注重多樣性和長遠性,并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各個功能協調運作。
換言之,智慧城市是一種以科技為核心推動的城市發展戰略,做到了科技與城鎮化的有機結合,為未來城市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更是解決“城市病”有效方案。
因此,各界對智慧城市寄予厚望,但實際推進過程中卻問題重重。首先,在科技方面,物聯網的發展還不盡人意,以及國家信息安全隱患。相關企業實力不足,拖累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資金來源問題。智慧城市建設所需金額龐大,動輒數十億數百億。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顯然不能單靠政府或企業,目前主要是靠EMC項目和PPP模式。
第三,城市基礎實施不完善。智慧城市內涵豐富,包括了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智慧政務等。因此城市基礎實施需要足夠完善,才能有效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最后,不同體系間難以實現開放共享。拖累智慧城市進度的關鍵之一,便是在數據開放和信息共享上還存在很大限制,不同行業、群體、系統等體系間存在許多信息孤島,從而成為智慧城市建設阻礙。
雖然問題重重,但作為未來發展趨勢,智慧城市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前景十分廣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預計,到2021年,我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8000億元,增長強勁。
2008-2021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