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國內IC設計龍頭老大海思下一目標已全力瞄準物聯網。目前已經在上海成立IoT開放實驗室,預計今年年內推出NB-IoT新款芯片,與臺積電工藝制程開展合作。同時,海思也全力部署智能城市NB-IoT應用,從芯片到模塊與系統應用整合,全力跨入智能城市物聯網應用領域。
對華為來說,NB-IoT是該公司一個大戰略,所有部門都在積極參與。作為主導者,華為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包括基站、核心網、芯片、系統以及數據管理平臺。除海思外,愛立信、高通都在積極研發生產該類芯片,很多芯片原廠和模塊廠家也計劃于今年支持NB-IoT。
華為物聯網核心推手
美麗的新世界里,充滿了全新的機遇,卻也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當所有人將目光聚焦物聯網(IoT)新領域應用時,一旦打開局面,人們將驚嘆這個領域里充滿無數的驚喜與未知。在“萬物互聯”的世界里,所有深陷其中的玩家,人人有機會,個個懷揣不凡夢想,當然包括芯片領域國內最大的旗艦廠商──海思半導體。
海思最有實力的后盾,來自于華為。海思作為華為手機芯片的心臟,對于下一波物聯網商機已積極展開布局。在華為的推動下,中國標準成功在3GPP NB-IoT標準化進程中掌握了話語權,國際標準組織3GPP在2016年6月凍結并發布基于蜂窩網絡的窄帶物聯網技術標準NB-IoT。
這是華為在物聯網領域布局的重要一步,推進 NB-IoT標準化,為商業應用打下了先期基礎。正如華為以其手機整機優勢“自定義”基帶芯片,終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的手機品牌。同樣的模式,也將“復制”在物聯網領域,海思同樣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據了解,海思目前在上海成立了NB-IoT開放實驗室,針對智能交通,尤其特大城市的智能停車問題進行大面積解決方案終端測試。同時,內部已成立物聯網戰略部門,除了推進物聯網芯片研發的模塊化應用,更重點推進物聯網的生態系統打造與應用實測。
年內推出新款NB-IoT芯片
事實上,華為海思NB-IoT芯片發展歷程并不長。2010年才開始LPWA IoT開發;2011年明確了NB-IoT的頻段需求;到了2013年華為與國際電信業者VDF為Pre NB-IoT鋪墊了商業應用;而到了2016年~2017年,海思與更多芯片及模塊廠商進行系統整合,讓應用能盡快落地,這就是海思NB-IoT持續推進的戰略。
海思物聯網戰略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據了解,海思對于整個物聯網的發展從規模來看,雖然不如手機市場,但是對于物聯網應用往往涉及層面廣、智能應用多、能與智慧城市與終端相結合,判斷是手機市場以外另一個新的增長契機,因此成立開放實驗室,對于短距離物聯網的實現方式、可靠性與商業模式進行探索。
此外,自2016年推出NB-IoT終端芯片Boudica之后,海思計劃在2017年持續推出新款支持多頻多模、新芯片制程工藝的 “Boudica”更新版。預計海思也將持續與臺灣地區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在90納米工藝制程方面進行合作。
“萬物互聯” 供應鏈先協作
在網絡世界,“梅特卡夫定律”與半導體領域的“摩爾定律”一樣被視為金科玉律。“梅特卡夫定律”是一種網絡技術發展規律,其內容是:網絡的價值等于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網絡的有用性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換句話說,某種網絡,比如電話的價值隨著使用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當前的物聯網生態鏈比較復雜,包括連接的標準、芯片傳感器、安全、行業應用平臺等,幾乎所有環節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整個生態鏈完全覆蓋。
在物聯網領域,未來仍要靠更多生態鏈內廠家的協作。海思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依托華為這艘超級“航母”,有電信運營商伙伴的架構支撐,對于手機終端使用的了解及短期內物聯網終端包括手機、汽車等移動裝置的開發等,都是海思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