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2017新型智慧城市展望:乘風而起,破浪前行

責任編輯:wzheng 作者:鄭文彪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2-15 14:54:42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來,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日本等諸多國家和地區相繼提出“U-City”、“智慧國2015”、“智慧增長”等戰略,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發展規劃。中國作為全球城鎮化步伐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之路上亦不甘落后。從最初的智慧城市試點,到如今數百個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設大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展之迅速,令世界矚目。那么,在2017年已經到來之際,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又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筆者想到了近期由“國民岳父”韓寒執導的新片《乘風破浪》。所謂“乘風破浪”,本義指船只乘著風勢,破浪前進。對于新型智慧城市而言,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和相關政策的積極引導以及產業不斷成熟等等,便是“風勢”,而與此同時,智慧城市頂層規劃的缺失、信息孤島猶存、民眾獲得感低、信息安全仍是隱患等等諸多問題,又成為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必須破除的“大浪”。筆者認為,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唯有“乘風破浪”,才能不斷發展,真正實現“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標。

信息技術構筑城市“智慧之基”

什么樣的城市可以被稱作“智慧城市”?其中最基本的判斷標準之一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從最初的數字城市,到智能城市,再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城市的升級和發展之路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變革息息相關,可以說,正是“大移云物智”等新興信息技術奠定了城市智慧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近年來,整個世界見證了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例如,4G移動網絡的普及,在改變人們生活和消費習慣的同時,也推動城市信息化快速升級;再如,云已經成為新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也推動著城市政務管理、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的云化變革,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嘗試“上云”;而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LoRa、NB-IoT等物聯網技術標準的確立,AlphaGo在圍棋領域連續戰勝人類等等,一系列信息技術的變革正在發生,并不斷影響和推動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2016年底,國務院先后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推進新一代互聯網、5G網絡、寬帶中國、國家級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數據安全等重點工程。2017年初,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表示,2017年我國將正式部署和建設IPv6地址項目,標志著我國新一代互聯網將進入部署和應用階段,對于未來我國物聯網、車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顯然,隨著我國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重視,未來包括“大移云物智”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必將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發展。而新型智慧城市則將借助信息技術的持續創新,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城市各領域,諸如城市政務云、教育云、醫療云、交通大數據平臺等等,實現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的高效融合,促進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發展,從而極大地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評價標準點亮城市“智慧之光”

如何評價一座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在很長一段時期,城市的硬件信息基礎設施是否完備、城市各部門信息化改造是否全覆蓋、信息化惠民設施設備多寡等等,曾是評價智慧城市的核心指標。這種“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應用”、“重技術輕人文”的評價思路和指標,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固然具備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入,也逐漸帶來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信息孤島頻現、民眾獲得感低等諸多問題。

在此背景下,2016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務實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發展的通知》,同時下發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該指標體系首次突出“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的宗旨,把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效果和民眾感受作為評價重點,注重城市居民的獲得感、滿意度和幸福感。

具體而言,全新的指標體系按照“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績效導向、客觀量化”的原則制定,分為客觀指標、主觀指標、自選指標三大類指標,包括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智能設施、信息資源、網絡安全、改革創新以及市民體驗等8個一級評價指標,其中,惠民服務和市民體驗兩項分別占比37%、20%,權重明顯高于其他指標。

從指標權重可以看出,新的指標體系不再一味地強調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再以平臺建設、投資規模為導向,而是回到了智慧城市的根本,即城市的“智慧化”根本上是人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當以提高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根本目的,“以人為本”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已經有超過500個城市正在建設或準備建設智慧城市。“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開展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筆者認為,在我國新型智慧城市蓬勃發展之際,《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的出臺,可以說及時指出了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為未來新型智慧城市指明了新的方向,將對新型智慧城市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必將推動新型智慧城市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多重挑戰,智慧城市仍須“破浪前行”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標準的出臺,無疑將助力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然而,在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踐,已經出現了諸如頂層設計缺失或不足、信息和數據孤島頻現、民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低、信息安全依然嚴峻等問題。筆者認為,面向2017,新型智慧城市仍須“破浪前行”,重點破解以下三大問題和挑戰,如此方能推動我國新型智慧城市不斷發展。

(一)破除盲目建設,優化頂層設計

智慧城市理念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落地卻并不簡單。眾所周知,智慧城市是一項涵蓋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多個模塊,涉及頂層規劃、方案制定、落地實施等一系列環節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過去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少城市對于智慧城市這一系統工程的理解不到位,各個城市、各個部門紛紛按照自己的規劃,“上馬”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造成了智慧城市領域普遍的盲目建設、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筆者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必須應對和破解上述問題,而破解的關鍵就在于良好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在筆者看來,良好的頂層設計需要具備兩大特征:第一,統籌兼顧。不同的城市、城市不同的部門由于對智慧城市理解不同,在建設思路、規劃上各不一致,必然導致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和進度參差不齊,各部門各自為政等問題,而良好的頂層設計則可以在國家和城市層面對不同城市和不同部門的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統籌和協調,從而促進城市資源共享和合理利用,推動智慧城市協調發展;第二,一城一策。在統籌規劃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也要注意到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在進行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時,必須結合城市本身的特色、資源、現狀、歷史等多重因素,根據城市實際具備的基礎和條件,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防止落入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窠臼。

(二)破除信息孤島,促成互聯互通

由于缺乏宏觀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長期處于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態,城市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紛紛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統,例如政府部門建立了政務信息系統,交通部門建立了獨立的交通信息系統,等等,然而,迄今為止,眾多城市不同信息系統之間并沒有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從而導致典型的“信息孤島”、“數據孤島”現象,不利于智慧城市的長遠發展。

由此,新型智慧城市必須在良好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著力破除各類信息孤島,實現城市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各個部門的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在城市層面建立一張覆蓋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城市信息網絡,打造城市數據和信息中心,進而通過城市信息和數據的共享和利用,挖掘和提升城市數據價值,為智慧城市的真正落地,為城市政務管理、產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提供真正的助力。

(三)破除技術窠臼,注重以人為本

智慧城市建設的終極目的是什么?城市軟硬件設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城市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還是城市未來的長遠發展?新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已經為我們揭曉了答案。過去,智慧城市建設以城市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重點,注重城市各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重視各類信息技術在城市各領域的應用。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自然不可或缺,沒有信息技術,城市的智慧化也就無從談起,然而,對于信息技術的過分強調,亦將導致人們對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過分重視,而忽略智慧城市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以人為本”,以滿足民眾實際需求為終極目的。

筆者認為,技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新型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軟硬件設施信息化、智能化的同時,還應當回歸智慧城市的真正出發點和落腳點,即滿足民眾的需要,提升民眾的體驗。新型智慧城市應該更多地從民生服務、市民體驗出發,將信息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民生領域,更好地滿足民眾生活需要,提升民眾對于新型智慧城市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讓城市的“智慧”真正轉化為人的“智慧”,持續增強民眾的幸福感。

筆者小結

據市場研究公司Persistence預測,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萬億美元,2026年該數據將進一步增長至3.48萬億美元。同時,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超過了7000億元,而在“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元。

顯然,隨著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變革,以及智慧城市理念在全球范圍的進一步落地,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將掀起新一輪發展浪潮。而對于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而言,在抓住信息技術革命、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標準確立、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風口”和機遇的同時,還應該反思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諸多弊病,并著力破除和解決信息孤島等諸多難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新型智慧城市持續前行。

關鍵字:智慧城市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x 2017新型智慧城市展望:乘風而起,破浪前行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2017新型智慧城市展望:乘風而起,破浪前行

責任編輯:wzheng 作者:鄭文彪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2-15 14:54:42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來,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日本等諸多國家和地區相繼提出“U-City”、“智慧國2015”、“智慧增長”等戰略,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發展規劃。中國作為全球城鎮化步伐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之路上亦不甘落后。從最初的智慧城市試點,到如今數百個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設大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展之迅速,令世界矚目。那么,在2017年已經到來之際,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又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筆者想到了近期由“國民岳父”韓寒執導的新片《乘風破浪》。所謂“乘風破浪”,本義指船只乘著風勢,破浪前進。對于新型智慧城市而言,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和相關政策的積極引導以及產業不斷成熟等等,便是“風勢”,而與此同時,智慧城市頂層規劃的缺失、信息孤島猶存、民眾獲得感低、信息安全仍是隱患等等諸多問題,又成為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必須破除的“大浪”。筆者認為,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唯有“乘風破浪”,才能不斷發展,真正實現“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標。

信息技術構筑城市“智慧之基”

什么樣的城市可以被稱作“智慧城市”?其中最基本的判斷標準之一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從最初的數字城市,到智能城市,再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城市的升級和發展之路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變革息息相關,可以說,正是“大移云物智”等新興信息技術奠定了城市智慧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近年來,整個世界見證了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例如,4G移動網絡的普及,在改變人們生活和消費習慣的同時,也推動城市信息化快速升級;再如,云已經成為新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也推動著城市政務管理、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的云化變革,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嘗試“上云”;而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LoRa、NB-IoT等物聯網技術標準的確立,AlphaGo在圍棋領域連續戰勝人類等等,一系列信息技術的變革正在發生,并不斷影響和推動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2016年底,國務院先后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推進新一代互聯網、5G網絡、寬帶中國、國家級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數據安全等重點工程。2017年初,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表示,2017年我國將正式部署和建設IPv6地址項目,標志著我國新一代互聯網將進入部署和應用階段,對于未來我國物聯網、車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顯然,隨著我國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重視,未來包括“大移云物智”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必將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發展。而新型智慧城市則將借助信息技術的持續創新,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城市各領域,諸如城市政務云、教育云、醫療云、交通大數據平臺等等,實現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的高效融合,促進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發展,從而極大地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評價標準點亮城市“智慧之光”

如何評價一座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在很長一段時期,城市的硬件信息基礎設施是否完備、城市各部門信息化改造是否全覆蓋、信息化惠民設施設備多寡等等,曾是評價智慧城市的核心指標。這種“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應用”、“重技術輕人文”的評價思路和指標,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固然具備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入,也逐漸帶來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信息孤島頻現、民眾獲得感低等諸多問題。

在此背景下,2016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務實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發展的通知》,同時下發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該指標體系首次突出“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的宗旨,把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效果和民眾感受作為評價重點,注重城市居民的獲得感、滿意度和幸福感。

具體而言,全新的指標體系按照“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績效導向、客觀量化”的原則制定,分為客觀指標、主觀指標、自選指標三大類指標,包括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智能設施、信息資源、網絡安全、改革創新以及市民體驗等8個一級評價指標,其中,惠民服務和市民體驗兩項分別占比37%、20%,權重明顯高于其他指標。

從指標權重可以看出,新的指標體系不再一味地強調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再以平臺建設、投資規模為導向,而是回到了智慧城市的根本,即城市的“智慧化”根本上是人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當以提高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根本目的,“以人為本”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已經有超過500個城市正在建設或準備建設智慧城市。“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開展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筆者認為,在我國新型智慧城市蓬勃發展之際,《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的出臺,可以說及時指出了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為未來新型智慧城市指明了新的方向,將對新型智慧城市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必將推動新型智慧城市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多重挑戰,智慧城市仍須“破浪前行”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標準的出臺,無疑將助力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然而,在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踐,已經出現了諸如頂層設計缺失或不足、信息和數據孤島頻現、民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低、信息安全依然嚴峻等問題。筆者認為,面向2017,新型智慧城市仍須“破浪前行”,重點破解以下三大問題和挑戰,如此方能推動我國新型智慧城市不斷發展。

(一)破除盲目建設,優化頂層設計

智慧城市理念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落地卻并不簡單。眾所周知,智慧城市是一項涵蓋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多個模塊,涉及頂層規劃、方案制定、落地實施等一系列環節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過去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少城市對于智慧城市這一系統工程的理解不到位,各個城市、各個部門紛紛按照自己的規劃,“上馬”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造成了智慧城市領域普遍的盲目建設、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筆者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必須應對和破解上述問題,而破解的關鍵就在于良好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在筆者看來,良好的頂層設計需要具備兩大特征:第一,統籌兼顧。不同的城市、城市不同的部門由于對智慧城市理解不同,在建設思路、規劃上各不一致,必然導致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和進度參差不齊,各部門各自為政等問題,而良好的頂層設計則可以在國家和城市層面對不同城市和不同部門的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統籌和協調,從而促進城市資源共享和合理利用,推動智慧城市協調發展;第二,一城一策。在統籌規劃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也要注意到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在進行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時,必須結合城市本身的特色、資源、現狀、歷史等多重因素,根據城市實際具備的基礎和條件,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防止落入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窠臼。

(二)破除信息孤島,促成互聯互通

由于缺乏宏觀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長期處于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態,城市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紛紛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統,例如政府部門建立了政務信息系統,交通部門建立了獨立的交通信息系統,等等,然而,迄今為止,眾多城市不同信息系統之間并沒有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從而導致典型的“信息孤島”、“數據孤島”現象,不利于智慧城市的長遠發展。

由此,新型智慧城市必須在良好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著力破除各類信息孤島,實現城市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各個部門的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在城市層面建立一張覆蓋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城市信息網絡,打造城市數據和信息中心,進而通過城市信息和數據的共享和利用,挖掘和提升城市數據價值,為智慧城市的真正落地,為城市政務管理、產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提供真正的助力。

(三)破除技術窠臼,注重以人為本

智慧城市建設的終極目的是什么?城市軟硬件設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城市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還是城市未來的長遠發展?新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已經為我們揭曉了答案。過去,智慧城市建設以城市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重點,注重城市各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重視各類信息技術在城市各領域的應用。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自然不可或缺,沒有信息技術,城市的智慧化也就無從談起,然而,對于信息技術的過分強調,亦將導致人們對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過分重視,而忽略智慧城市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以人為本”,以滿足民眾實際需求為終極目的。

筆者認為,技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新型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軟硬件設施信息化、智能化的同時,還應當回歸智慧城市的真正出發點和落腳點,即滿足民眾的需要,提升民眾的體驗。新型智慧城市應該更多地從民生服務、市民體驗出發,將信息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民生領域,更好地滿足民眾生活需要,提升民眾對于新型智慧城市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讓城市的“智慧”真正轉化為人的“智慧”,持續增強民眾的幸福感。

筆者小結

據市場研究公司Persistence預測,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萬億美元,2026年該數據將進一步增長至3.48萬億美元。同時,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超過了7000億元,而在“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元。

顯然,隨著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變革,以及智慧城市理念在全球范圍的進一步落地,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將掀起新一輪發展浪潮。而對于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而言,在抓住信息技術革命、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標準確立、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風口”和機遇的同時,還應該反思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諸多弊病,并著力破除和解決信息孤島等諸多難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新型智慧城市持續前行。

關鍵字:智慧城市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台南县| 介休市| 错那县| 安多县| 临泽县| 文山县| 望都县| 洛南县| 达州市| 嫩江县| 台湾省| 芜湖市| 丹巴县| 营口市| 白水县| 景德镇市| 板桥市| 武穴市| 塔河县| 花莲县| 榆社县| 邻水| 江津市| 邯郸县| 肇东市| 迁安市| 会泽县| 三亚市| 东乌珠穆沁旗| 澄城县| 綦江县| 建昌县| 克什克腾旗| 扶余县| 分宜县| 章丘市| 同江市| 成安县| 阿坝|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