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間,色彩鮮艷的共享單車就充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這個由科技發展與觀念創新結合孕育的新事物,對解決長期困擾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無疑如雨露甘霖。而且,它迎合了人們綠色出行與環保的時尚觀念,因而甫一推出便頗受歡迎。
然而,當共享單車呼啦啦涌上街頭,其美好理念與現實的沖突也很快顯現。隨取隨用,這本是其一大優勢,但衍生出的亂停亂放,卻影響市容及道路使用;來者不拒,手續靈活,這也是它的特色,但一些兒童也興沖沖騎著上路,又帶來交通隱患,按照交通法規,12歲以下兒童是不能騎車上路的。綠色出行乃眾人所愛,但騎行街頭卻險象環生,常常與機動車爭搶路權,因許多地段根本沒有慢行道。更有甚者,有人還進行惡意破壞,甚至將車扔進河涌里……
凡此種種,不僅受到一些市民的抱怨,也引起了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昨天,在剛剛召開的廣州市政協會議上,一些委員就向市交委“問政”,對路權、出行安全、單車停放等問題提出建議。
顯然,小小的共享單車牽動的不只是市民的觀感,也不只是人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而是整個城市的神經。它既考驗城市的管理智慧,也檢驗市民的公共文明水準。
或有人說,共享單車是由企業主導,企業自有其利益追求與考量,出了問題找企業好了。此話有一定道理,作為投放共享單車的企業,理當不斷提高運營管理水平。但也要看到,共享單車雖由企業主導并推動,然其本身卻有著濃厚的公共服務色彩。它所涉及的安全、路權及市容等問題,不僅事關城市規劃及治理,也與百姓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共享單車能否有持續的生命力,并與整座城市和諧共存,它已不僅僅是企業的考題,也是政府部門不可回避的公共管理命題。對此,政府部門應主動參與并積極作為。
道路硬件設施的完善自不可免。多年來,因城市道路發展定位的失誤,自行車道被不斷侵蝕和剝奪,許多路段根本就沒有單車道,以至單車與機動車搶道混行,事故頻發。媒體及輿論對此已呼吁了很久,但始終進展不大。而今,由于城市道路擁堵日益加重,要想從有限的道路中劃出單車道,這對規劃和交通部門來說,壓力不小。對此怎么辦?但若拖下去,只會令矛盾愈發突出。
單車停放問題同樣需引起重視。一些居民小區和公共場所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不僅影響市容市貌,也擠占了原本緊張的人行道等。對此,除了盡快劃定共享單車的停放位置外,投放共享單車的企業也需強化管理,不能只管投放而輕視日常監管。同時,使用者的公共空間意識及文明自律水平的提高,也亟待引導與規范。否則,即便畫定了單車停放位置,有些人照樣可能不管不顧。
所有這些,都需相關規則與制度的跟進,即盡快制訂共享單車管理規定。作為地方法規,它既是對政府、企業、市民等各方責任的明確,同時也是對全體市民公共空間行為的規范。共享,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發展理念,不僅可節省社會資源,且能大大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同時,它也需全體使用者公共文明水平的提高,否則,隨著共享單車進一步普及,弄不好對整個城市運行及市民生活都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對此必須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