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數據資源已經和能源一樣正日益受到重視。信息流動與分享的范圍不斷擴大,創造的數據價值不斷增加,大數據已然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內核”。
10月12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扶持大數據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全市大數據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大數據企業整體發展水平進入西北地區先進行列,西部地區中位居前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市將支持在蘭高校開設大數據相關專業,開展大數據專業人才的普通教育,形成批量、高素質的大數據專業人才資源,滿足大數據服務業發展需要;支持行業領軍人才承擔大數據重大科技項目,為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鼓勵政府、企業和個人購買云平臺服務及大數據技術服務,鼓勵大數據企業開展“研政產”合作。
大數據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簡單來說,就是以科學的手段采集最細微的需求,利用大數據技術,把現有的海量用戶數據利用起來,用云計算對用戶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繪出可識別可定義的用戶畫像,以此大幅度提高市場行為的準確度和友好性。舉個例子,過去,傳統百貨行業既不知道走進商店的人們都關注了哪些品牌,不知道消費者在品牌店都買了些什么商品,用了什么銀行卡買單,更不要說消費體驗如何了。這主要是因為在舊有的消費、流通和生產模式下,數據無法跟蹤到門店之外,這就造成了生產和使用的脫節。而在大數據時代,生產企業可以利用社會化數據甚至傳感器跟蹤到用戶的使用方式。例如產品出了什么問題,生產企業能在用戶感知之前,就了解到問題的所在,提供解決方案。大數據將人群的需求與商品的供應快速有效地匹配起來。當獲取大數據變得越來越容易,企業就會發現,不用數據決策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它一方面制造了觸手可及的效益,另一方面也從根本上促成了全行業思維的全面更新。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政府治理來說,大數據蘊藏大價值。主要體現在通過打造大數據施政平臺,將原本分散存儲在不同部門、行業的數據,作為整體進行統一管理、整合共享。這種情況下,有利于打破數據壁壘、跨越協同鴻溝,諸如“證明我媽是我媽”的奇葩問題會得到有效杜絕,且能促進政府與個人之間、政府與組織之間以及政府部門之間各式各樣的信息化交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實現?不斷開拓治理資源、創新治理手段,無疑是重要內容。當今世界,互聯網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在此基礎上蓬勃發展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成為新一代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的重要標志。在此關鍵節點,我市出臺《意見》,積極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正逢其時,充分挖掘并應用大數據這座巨大而未知的寶藏,將數據變成“慧說話”的活數據,將成為政府精準管理社會的法寶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對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務社會廣大民生,無疑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大的現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