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16首屆中國平安社區建設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模式。
他說,在國外,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在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均是自下而上由民間和地方發起和推動的。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則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發展過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做了很多規劃和直接推動工作。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模式。
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進行了4年的試點工作。2016年11月22日,國家發改委、網信辦等25個部門組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將全面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落地,重點推進跨區域和大城市群的智慧城市建設。
目前,各地正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細分領域的工作,如智慧社區、智慧產業園區、智慧生態園區等等。在我國,社區一般是指由一定數量的家庭和人口組成的居住區。在國外,“community”或“社區”概念所指代的范圍更寬泛,除了包含普通的居住區,還可以指產業園區、娛樂區、各種咖啡店等。
萬碧玉表示,社區是城市建設的基本細胞和元素,只有社區建設好了,才能談到更大范圍的街道、區域和城市的建設。
他認為,智慧城市和平安社區建設在幾個大的方面是一致的,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環境友好等。具體來說,平安社區包含幾個方面的意義:居住舒心、舒適,各方面環境安全,室內沒有裝修污染,空氣良好,交通順暢等等。但在智慧城市的發展大戰略里,平安社區如何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結合起來,這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