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印度的城市化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1991年,印度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約25%,2011年這個數據已一路攀升至31%,換句話說,約有3.77億印度人是城市人口。然而,印度的城市化進程并未就此止步,2030年,印度預計將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那時,印度的城市人口數量也將達到5.9億人之多。與之相對應的現狀,卻是印度城市已顯得有些不堪重負,城市基礎設施落后、住宅保有量不足、交通壓力巨大、水供應不足、污染、停電等城市病已在印度顯現,印度人的城市生活也伴隨著過度擁擠、生活質量惡化、污染、犯罪、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與更加稀缺的資源等一系列問題。顯然,印度城市現有的基礎設施已很難承受未來不斷增加的人口。如何改善公共交通和城市發展重建計劃,也成為當前印度政府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城市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構建模塊,城市也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加美好。然而如今,如何能更好地回應公民需求并優化資源消耗過程,已然成為印度政府需要時刻思索的問題。2014年,新任印度城市發展暨住房與扶貧聯盟部長對外正式宣布,印度將打造100座智慧城市,并在建設中全面實現信息與通信技術、社會凝聚力、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網絡采購及實物資產監控等諸多內容,同時達到疏緩日益膨脹的都市人口密度的目標。每個智慧城市的建設投資大約100億美金,但根據2014-2015年政府預算,印度為百座智慧城市所籌集的資金僅有15億美金。根據《智慧城市建設的任務宣言與指導方針》,印度政府鼓勵公私伙伴關系(PPP)模式作為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的選擇,如今,已有超過1252個,投資價值超7萬億盧比的PPP項目處于不同的開發階段。印度政府希望通過PPP模式在智能建筑、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各領域建設上發揮功效,同時,也希望通過PPP模式吸引更多國外資本投入建設。
如何定義“智慧城市”?
根據聯合國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2050年約有7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城市必須具備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城市規劃、環境污染、適應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等。過去十年,人們在對如何通過信息與通信技術手段改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效率與競爭力、解決貧困、社會福利短缺與環境問題的探討中,逐漸生成了“智慧城市”的概念。這也同時意味著,智慧城市可被歸類于環境友好型城市,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使得公共服務與基建設施的交付更有效率。
在學術界,似乎沒有關于智慧城市的通行概念,只是有學者將其定義為“通過對自然資源的明智利用以及參與式治理,實現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投資,傳統(運輸)與現代ICT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并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根據印度城市發展部的表態,智慧城市是那些具備吸引投資能力,能提供良好基礎設施,并為企業建設提供簡單透明線上流程的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與競爭力都可謂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元素,這些元素能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就業并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通過使用可再生資源并減少能源消耗,最終實現環境友好,同時智慧城市也是集合了商業(服務與制造業)、住宅、社會基建與公共設施等諸多城市基本元素。所謂的“智慧”并非單純講求依賴于信息技術,它同樣需要面對電力、水利、交通、互聯網、遠程醫療、垃圾處理等一系列城市問題。對于智慧城市,通常有八個維度的定義,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建筑、智慧醫療、只能移動、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智慧科技、智慧能源與智慧公民。
放眼全球,美國與歐洲有著最多的智慧城市項目,包括歐洲的丹麥哥本哈根、西班牙巴塞羅那、法國巴黎、英國倫敦,以及美國的西雅圖、波士頓、舊金山、紐約等城市都可以被歸為智慧城市。在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首爾、新加坡、東京、香港等城市也均為智慧城市。
歐洲是世界其他國家學習智慧城市模式的楷模。歐洲的城市大多密度大,有著非常好的公共交通設施,這些城市在規劃中甚至考慮到公民自行車與步行出行。不僅如此,歐洲國家更多關注于可持續化與低碳排放,其文化導向以及城市公民在對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投入也更為積極。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就是使用PPP模式建設智慧城市的典型,它將城市作為使用開放數據與新移動解決方案的實驗室,并最終改善了所有居民甚至游客在這座城市生活的質量。
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與加州圣何塞市在去年宣布合作打造智慧城市。根據這一項目,圣何塞市計劃用英特爾技術部署一個傳感器網絡創建出“可持續鏡頭”,對市區空氣質量、水質、噪音污染、交通流量等數據進行監測。這些數據將通過手機應用程序等方式提供給政府機構人員,為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交通、環保、節能和健康狀況等工作提供決策依據。這一計劃將有助于圣何塞市經濟的繁榮與增長,并將增加2500個清潔技術相關就業,同時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