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六屆中國智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中國(寧波)智慧城市院士論壇10日在寧波舉行,14位國內知名院士以及數十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
截至2015年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數量已經達到了386個,其中省級和副省級智慧城市建設比例達到100%,地級市建設智慧城市比例達到74%,縣級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比例達到32%,其中中東部地區領跑,西部跟進并加快步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說,“智慧城市”的建設更準確地表述應該是“城市的智能化發展”。對于帶有農村的中國廣大城市而言,建設“智能城市”就是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有機融合發展。因此,“智能城市”更適合表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智能化發展。
據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國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想把計算機系統運用到城市的管理過程中,比如智能醫療系統等。
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知名IT企業為中國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這些“智慧”的方案也暴露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大數據的“孤島困境”,城市、政府與企業沒有實現共贏。
潘云鶴認為,歐美國家已經走過了大規模城市化和工業化時代,已不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則同時處于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相融合階段,需要通過發展產業來引領城鎮化的發展。因此,中國城市的智能化發展路徑必然是獨特的。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應該在“智能”(Intelligent)上下功夫。
“我們現在提出的建設‘智能城市’,不僅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運用,還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四化’融合。”潘云鶴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智慧城市建設要把新一輪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到一起。
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基礎,是數字城市。要把智慧城市搞好,必須把數字城市搞好,把傳感網建起來。
“要把人、財、物都上網,比如我們家里的電器都上網,每個人都可以用手機來管理家里的電器。”李德仁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
他認為,技術創新需要依靠的是產業鏈內的分工合作。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產業鏈的諸多環節,而不同企業的優勢是不一樣的,只有各個環節的企業在各自領域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積極創新,才能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山代表與會院士發布2016年中國(寧波)智慧城市院士論壇倡議書,呼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多方力量加強合作,推動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創新智慧城市運營模式,完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大數據體系建設,讓居民享受更多智慧城市發展紅利。
寧波是院士之鄉。據統計,在全國1600多位兩院院士中,每15位院士就有一位寧波籍院士。據悉,此次院士論壇由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和寧波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寧波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管委會與航天科工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