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雨果曾經寫道:“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與良心”。
在很多人眼中,城市往往就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就是往高了建摩天大廈,往寬了擴馬路,往大了建廣場。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氣候條件的轉變,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統已不能夠負荷起現代化城市的重載。逢大雨必澇,已成為眾多大城市的通病。強降雨把各地城市淹得措手不及的新聞俯拾皆是,網友們甚至戲稱“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贛州福壽溝始建于宋代,它根據街道布局和地形特點,采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干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因暴雨發生內澇,而同遭暴雨襲擊的贛州,卻“沒有一輛汽車泡水”。歷經近千年,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依然護佑著一方的安寧。8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贛州考察福壽溝地下排水系統時大為贊嘆,他說,福壽溝防洪排澇,造福百姓、延壽千秋,這說明中國城市地下設施營造經驗值得贊嘆。今天我們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也要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城市良心工程。
當前,很多城市都在申報建設“海綿城市”示范試點。顧名思義,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呼吸”,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于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城為人居”,城市的最大貢獻在于宜居、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因此,評價一座城市的優劣,就不能只看地表的、外顯的,更要看地下的、功能的。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古人對形式主義最辛辣的諷刺。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管理者也應從這種諷刺中汲取教訓。福壽溝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古人的聰明智慧、深謀遠慮。作為一項古代水利設施,福壽溝仍在為人們造福;同時,作為標識和文脈,它體現著城市的良心和智慧。今天的人們不僅深為蘊含于這項偉大治水工程中的先人智慧所折服,而且深為先人的境界和追求所感動。筆者希望各級管理者都能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糾正“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等錯誤觀念,重點解決好城市排水、污水處理、安全供水與防災問題。只要我們始終不改對“城市良心”的追求與堅守,我們的城市就能真正成為宜居城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