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這個話題自誕生開始就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并成為各類行業峰會和政府會議上的熱門話題。而從專家的觀點來看,有人將智慧城市理解為“城市+互聯網+公眾服務”,也有人把智慧城市看作是未來科技與城鎮化的結合,比較官方的說辭是通過信息共享來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
不過,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已然出現了諸多問題。截至目前,國內已經有70余個城市的智慧應用項目正在推進落地,但很多以“智慧化”為口號的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上并不樂觀。一方面,有關“三網融合”的說法已經有些年頭,至今仍無法改變電信、廣電、互聯網各自為戰的局面。另一方面,即便城市越來越智能,可與之臨近的農村卻連網絡問題都未能解決。此外,還有很多企業“自發”的為智慧城市增磚添瓦,數據開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導致不同行業、群體、系統之家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島。
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之一,而支撐起智慧城市的技術解決方案成熟了嗎?
其實,智慧城市的大勢所趨并不值得懷疑,雖然還存在不少問題,卻也不乏值得推崇的案例。就國內來說,上海、南京、無錫等可以說是國內最早探索智慧化的城市,從特斯聯為南京設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來看,在技術層面已經有逐漸成熟的跡象,至少在解決城市洪澇方面有四個利好的因素。
三維可視化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基礎無外乎信息的采集和傳輸體系,并由此建立完成的城市識別和管理模型,這也印證了可視化、實時化、智慧化是未來城市管理三要素的說法。以往對城市的三維建模多采用航拍攝影、激光掃描等手段,面臨著成本高、周期長等缺點,難以在通用環境下大規模應用。而從新的解決方案來看,借助計算機處理及交互技術,來讀取商用二維矢量地圖數據中的幾何信息、屬性信息,便能自動生成地物三維模型,包括地形模型、道路模型、建筑模型、水系模型、綠地模型等。
基于LBS的實時數據庫的完善。實時化是未來城市管理的另一基本要素,目前普遍采用的就是LBS技術,而隨著各類傳感器在城市中的大范圍應用,城市運行的實時采集數據量已經呈幾何級膨脹。對于這個龐大數據的處理或可以通過構建云計算數據中心來解決,但如何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則是實時化的又一門檻。樂觀地來看,特斯聯在解決方案中提及了QMDB實時數據庫等產品,即采用專為LBS服務的位置信息設計的時標型數據模型,通過專有的數據通道跟網絡三維圖形引擎進行連接,以實現終端數據的高頻率采集和儲存。
城市的網格化管理思想。關于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已經有不少解決方案出現,但網格化管理的思想似乎可以看作是一種革命和創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不僅可以將各類事件落實到具體網格,還實現了對管理對象在空間、時間和內容上的精確定位。而且網格劃分的方式也更加多樣,比如根據行政性網格自動劃分、根據坐標自動生成網格等。這便解決了不同城市的差異化問題。
綜合資源調度系統的成熟。如何在二維地圖、三維地圖、全景地圖等基礎地圖數據的基礎上,將一個城市的視頻、位置、數據資源等融合于一個智慧城市綜合資源調度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智慧城市碎片化的出路。現有的解決方案利用基于網絡的高速三維GIS引擎、模型數據庫、實時數據庫技術,在統一的地圖上集中展現了城市實時運行狀態,對應急事件的指揮、智慧化管理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不難想象,即使缺少智能在線排水檢測系統,借助三維視圖、LBS數據庫等可以迅速找到積水區,在第一時間組織施工人員去搶修,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對排水管網進行智慧化管理也未嘗不可能實現。肯定的說,智慧城市并非是紙上談兵,只不過當下的智慧程度還比較基礎。
回到文初的話題,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所謂的智慧城市離我們還有多遠?這終究是一個創新驅動的時代。可以預見,隨著技術從雛形逐漸羽翼豐滿,特別是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落地,未來勢必會有大批的資本涌向智慧城市,各自為戰的巨頭也將結束廝殺走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