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是國內首個采用最新照明及信息化控制技術的綠色節能超高層建筑,2014年底,其智慧照明管理系統被評為2014上海市物聯網十大應用示范工程。其中,40823套智能照明共用燈具、2230路高清監控探頭,泊車、門禁等系統均出自國有全資企業——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儀電)的手筆。
據統計,僅上海中心辦公區和停車庫,年節約用電1273萬度、節約用煤5093噸,節約二氧化碳排放12694噸,等于節約10萬棵樹,減少電費支出成本1273萬元/年,減少維護保養成本1512萬元/年,節能減排效果十分顯著。
“三三戰略”“再戰”制造業
上海儀電是上海國資委下屬國有全資的競爭類產業集團。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下設電訊電器、儀器儀表和醫療器械3家工業公司。80年代前中期,上海儀電的電子儀表產品,彩電、收錄機、雷達、電話機等質量和銷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其著名品牌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金星”、“飛躍”、“紅燈”、“海燕”等。
“當時,上海儀電的名氣是‘響當當’的,共有40多個門類,9000多種產品,上海市面上的電子儀表產品基本都出自上海儀電。這些都是員工‘引以為傲’的資本。”
雄踞全國儀電工業“半壁江山”的上海儀電,卻在科技大會上碰了壁。“拿不出像樣的產品,科研人員不多。”上海儀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強談起當初的窘迫有些自責。
2009年,上海儀電集團制定了新的“三三戰略”,宣布“再戰”制造業。確立了“三個做好”,即把產業做好、把業績做好、把資產質量做好;著力發展電子制造業、商務不動產業和非銀行金融業“三大產業”;同時分內部、國內、國際“三個階段”進行資源整合。
盤活國有企業有形和無形資產
如何讓互不關聯的三大產業融合為一個整體,成為上海儀電參與市場競爭的的獨特優勢,真正實現彎道超車?自2010年起,上海儀電實施了“三步走”戰略:2010年—2012年,進行內部資源整合;2013—2015年,進行國內資源整合;2015年后并購國際資源。
“整合內部資源時,平均每年關掉一百多家企業,甚至昨天還在生產的企業,隔天就要關掉。”王強表示,突如其來整合資源,部分領導和工人即使想不通,卻依然服從大局。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上海儀電加大兼并收購力度,先后投資并購一批民營企業。其中,上市公司飛樂音響并購重組引進民營作為第二大股東后,經營業績取得跨越式發展,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近141%,凈利潤增長478%。
“我們是百分之百的國資企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監管,本身有這個責任。”上海儀電加快核心資產和業務的整合,推進核心業務資產證券化,做強做大上市公司;積極盤活上市公司殼資源,集聚資源培育打造核心主業;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方面做出特色,通過二次開發打造中高端商務地產……
“十二五”期間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上海儀電實現從原來以傳統電子制造和投資管理為主,向聚焦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產業、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設的信息技術產業集團的轉型。近5年來上海儀電主營業務收入年復合增長率16.6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25.12%,凈資產收益率保持在10%左右,位列上海國資系統第一梯隊。
布局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在儀電展示館參觀時,記者發現,上海儀電在智慧建筑、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溯源、智慧水務、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方面均有布局。
在智慧溯源方面,打造基于物聯網技術的 “INESA智慧溯源協同平臺”體系,建立追溯應用系統,覆蓋產品的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終端銷售、檢驗檢測、政府監管、企業管理、查詢驗證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
上海儀電集團正在打造食品溯源門戶網站,在“上海市食品安全溯源平臺”APP 應用客戶端上,通過掃碼的方式已經可以查詢部分食品的相關信息,“隨時、隨地、隨機”溯源產品,讓商品更安全、監管更透明、消費更安心。
近期,上海儀電又推出了智能路燈桿的集成創新產品,整合監控攝像頭、RFID采集、4G微機站、電子顯示屏及電動充電樁等硬件功能,一方面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全面的本地化生活信息服務;另一方面,燈桿可視范圍內一旦人數超標,將即時發出警報,從而成為化解城市擁堵,實現城市智慧治理的又一重要載體。
而這些,都將成為未來上海“智慧城市”生活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