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長協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近日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智慧城市建設初步從理念走向實踐,迎來熱潮。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9%的地級及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方案。
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智慧城市亮點多
智慧城市即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深層次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精確化、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率,進而提升城市綜合發展能力和安全與服務水平的城市發展新形態。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介紹,從手段上說,智慧城市就是通過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題,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進管理創新。從內容上說,智慧城市涵蓋城市產業、民生、環境、防災減災、行政治理、資源配置等多方面。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了當前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任務,即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和社會治理精細化。目前,一些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已初步顯現。
城市管理有助手。廣東深圳市坪山區實施“織網工程”,嘗試利用大數據解決人口多、復雜性高、流動性強的城市管理問題,建立了全區統一的公共信息資源庫,并整合社會管理工作網和數據化城管系統。
節能減排有抓手。山東青島市中德生態園融合智能化控制和云計算技術,通過氣、電、熱等能源的梯級利用和智能協同,形成能源清潔生產、供需互動、互補調峰、高效利用、節能減排的區域能源整體解決方案。
行政審批提效率。寧夏銀川市推動智慧政務建設,政務類150余件事項的辦理時限由法定的4080個工作日減少到880個工作日,審批效率平均提高75%。
多措并舉推進建設,突出為民惠民便民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才剛起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管理中心研究員楊柳忠建議,下一步要多措并舉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繼續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和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建設。“注意規避以部門專業信息平臺各自為戰的局面,加快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步伐,盡快建立健全涵蓋人、地、事、物等要素和城市供水、供電、燃氣、供熱等生命線運行狀態的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同時注意做好信息安全保障。” 楊柳忠說。
提高公共服務智慧化應用水平。智慧城市建設要突出為民、惠民、便民,但應因城施策,立足不同城市不同發展階段,結合現有公共服務的實際水平,加快相關系統研發和應用。
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等領域網格化綜合應用。例如,在基本公共教育、衛生醫療、社區養老、勞動就業、文化教育等領域開展主動式公共服務,精準定位人群,打通公共服務的“最后100米”。
加快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城鄉一體的寬帶網絡、視頻圖像網絡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加強網絡基礎設施整合,為智慧城市建設夯實信息化基礎。
突出產業經濟智慧化發展。發揮市場作用,培育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盤活城鎮資源,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創新。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開展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探索多種資金投入方式。
完善智慧城市建設體制機制。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科學規劃與規章制度保障。“頂層設計的本質是城市診斷,首先應該對城市進行系統會診,看準城市病,再以智慧城市手段綜合調理,必要時再疊加基礎設施完善的方案,從而逐步演進為復合式全功能智慧城市。”仇保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