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人當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比爾·蓋茨在《邁入數字時代》中說:“生活因為可以隨時讀取各種信息而更加精彩”,如何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下,“智慧城市”應運而生。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獲批創建“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的三線城市,嘉興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方面,碩果累累。早在2011年,嘉興市就開始規劃智慧城市建設;2012年,嘉興市智能電網、智慧交通兩個建設項目被列為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試點項目;2013年,嘉興市又被國家工信部列為30個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合作試點城市之一,正式開始推進智慧城市合作;去年開始,“智慧城市”發展為“新型智慧城市”,兩字之差,帶來的是“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透明高效”的在線政府、“自主可控”的安全體系、“互聯網經濟”的創新活力以及“智慧聯動”實現城鄉一體化等。
2015年,嘉興市信息化發展指數達到0.953,同比增長6%,全年完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918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光伏產業產值327.7億元,同比增長27.6%,信息經濟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智慧城市,電力先行。岸電替代工作轉型升級、智能變電站順利落地、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快充站全覆蓋……電力之于城市,就如血液之于人體,加強嘉興智能電網的建設將有力驅動智慧城市的建設,最終實現電網發展方式與城市發展方式的共同轉變,為人們營造更美好的生活。
智能電網
驅動智慧城市建設
建設智能電網,規劃是龍頭。如何構建智能電網規劃體系,是近年來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工作的“重頭戲”。嘉興市根據城市發展規劃,不斷調整和優化整個嘉興電網規劃體系,形成了“三個面向”的智能電網規劃體系,即面向電力系統、面向電力用戶和面向社會。在此框架下,調整和完成了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供前瞻性的規劃引領,以適應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適應智能電網驅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需要。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變電站的智能化是其中的關鍵樞紐。去年11月29日,隨著#2主變220kv開關的第五次沖擊合閘,勤豐變220kv部分和#2主變順利完成沖擊投產工作,這是全省首個新一代智能光伏變電站。
據悉,勤豐變的屋頂以及立體墻面的光伏太陽能板有449塊,總面積達到741平方米,由其組成的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裝機容量可達到119千峰瓦。該變電站采用電子式互感器、集合式電容器、站域保護等先進的智能設備和技術,將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通過第三所用電與電網相連,使得智能變電站與清潔能源建設有效結合。勤豐變也是嘉興市內首個使用預制艙的變電站,將220kv和110kv的二次設備放在預制艙內,安裝方便,節省空間。
此外,勤豐變還應用了國內首套基于大數據繼電保護可視化運維與防誤預警平臺,集光伏建筑和微電網等于一體,創造了高效利用各種能源的新范本,昭示著變電站未來的發展方向。
除了變電站設備智能化,對變電站的巡查也正變得“智能”。摒棄了以往依靠人工的巡查方式,智能巡檢機器人出現在了嘉興。今年5月,海鹽于城鎮的躍新變電站中,一臺長著一雙大眼睛的實用型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著電力的巡檢工作開始邁入“工業4.0”時代。
智能巡檢機器人從外觀上看,就仿佛是《機器人總動員》里的瓦力,最吸引人的要數一雙萌萌的大眼睛了。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雙大眼睛其實是兩個高精度的可見光攝像機,通過它們可以完成可見光視頻拍攝、儀表圖像識別等任務,即便與表盤隔著十幾米遠,表盤上的數據也能夠讀得一清二楚。
目前,該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對室外35千伏與主變區域、110千伏、220千伏區域等的高壓設備進行高清可見光與紅外實時視頻監控、紅外測溫與故障報警、表計智能識別與報警、視頻錄制與照片拍攝、巡檢報表分析與歷史數據分析、微氣象數據采集、聲音采集、雙向語音對講、高精度停障及報警等功能。工作人員可通過自主或遙控的方式進行控制,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內置程序或自定義進行巡檢,如果沒電了,它還會自動返回進行充電。
嘉躍雙變電運維班的工作人員介紹,嘉躍雙變電運維班共管轄6個變電所,覆蓋了海寧、海鹽兩城的用電,運維班共有20人,實行三班倒,一天去2個變電所巡檢,最遠的一個變電所單程距離超過30千米,人手緊缺,工作強度大,有了智能巡檢機器人后,可減輕工作人員1/3的工作量,且在極端天氣下,優勢更加明顯。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總體發展目標和規劃的提出以及調控一體運行模式的推廣,集成自動化、機械、人工智能、計算機等高新尖端科技的機器人將成為推動電力行業“工業4.0”進程的重要力量。預計今年年底前,智能巡檢機器人將覆蓋全市所有的敞開式220千伏變電所。
節能減排
服務智慧城市發展
2014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發了《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思想中,集中強調了智慧城市建設要實現“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要求。為深入貫徹國家發改委節能減排政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網公司“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發展戰略,嘉興市逐步開展電能替代的推廣工作,積極推動企業大力實施電能替代項目。
一直以來,港口停靠的船舶,靠岸后的用電都是通過燒柴油的方式來供應,但是燃燒柴油震動大、氣味難聞、噪聲大,每小時花費在7至8元,既不環保又不經濟。6月8日,嘉興市港航管理局與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共同簽署了《嘉興市岸電建設框架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嘉興航區內的多個錨泊服務區、內河港口都將建成岸電設施,“以電代油”,力爭內河油污零排放。
有了岸電設施之后,船舶停靠期間,只需要一根電線,就可以連接船舶和電源,源源不斷地向船舶提供電能,不僅減少了噪聲和空氣污染,而且每小時的成本降到了1元左右。以平均一天用電3小時計算,一年下來,僅這項開支就可以節省5000元左右。
近年來,國網嘉興供電公司通過江河湖海“總動員”的方式全方位推廣“以電代油”,全力推進港口岸電應用,加大對港口岸電的投資力度。
嘉興乍浦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每天都有很多貨輪停靠休息補給。國網嘉興供電公司主動對接浙江世航乍浦港口碼頭,在港口安裝接電箱,根據計算,港口投運岸電系統后,實現年替代電量19萬千瓦時,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320噸,二氧化硫約96.3噸,氮氧化物約78.2噸。
近年來,國網嘉興供電公司深入貫徹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將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電網建設相結合,積極為電動汽車發展提供條件。今年5月份,隨著杭浦高速平湖服務區內兩座電動汽車快充站的投入使用,嘉興區域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電動汽車快充站實現了全覆蓋。
相比汽油汽車,電動汽車不僅更加低碳環保,節省費用也是其一大亮點。以上海到杭州170公里為例,如果加油,需要80至100元的油費支出,而駕駛電動汽車,在家充滿電后再出發,回程在服務區補充電量,則只需要40元電費,降低了一半的出行成本。
截至昨天,已投運的各個高速公路快充站運行情況良好,今年已累計充電93次,累計充電量1334.51千瓦時。除了高速公路上的8座外,嘉興還將新建11座位于商業密集區、住宅密集區和景區等地的快充站,預計年底前完工。
服務民生
契合智慧城市理念
每當夜幕降臨,路燈總會組成一條流光溢彩的緞帶穿城而過,照亮人們回家的路。電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智能電網也在不知不覺中,為生活帶來許多改變。
3月30日下午,智慧路燈云服務平臺項目啟動儀式在桐鄉烏鎮舉行,此后,嘉興的路燈將受到智能化控制。據悉,路燈管理人員只需登錄位于“云端”的智慧路燈云服務平臺,就可以清楚掌握每盞路燈的地理位置,并對其改造情況、節能量、設備異常信息進行查看,并進行精細化控制。
除了實時管控,智慧路燈云服務平臺還可以在led路燈省電的基礎上,再節省20%的電量,比如在人流、車流稀少的深夜,路燈亮度可以根據平臺的指令,自動降低亮度,節約電能。僅以桐鄉市計算,將2000盞高壓鈉燈進行led改造,并納入智慧路燈云服務平臺進行管理,全年可節省用電量110萬千瓦時,相當于6500戶人家一年的用電量。
4月12日,“國家電網服務快速響應平臺”收到了一份嘉興用戶高云飛的低壓居民新裝業務申請,與以往不同,此次業務辦理并非通過營業廳進行,而是通過手機進行。
這也是國網嘉興供電公司響應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舉措。只需要下載“掌上電力”app,點擊進入居民申請用電,在填寫好個人資料及上傳好身份證信息后,即可完成用電業務的申請,申請將即時轉入快響服務組,并在第一時間與客戶取得聯系,實現了“線上全天候受理,線下一站式辦電”的智能互動服務。
5月17日,在海鹽縣西塘橋街道,國網嘉興供電公司港城供電所與嘉興水務集團西塘橋營業所的工作人員共同對該小區進行“四表合一”表計的設備調試,這也是嘉興市首個實現“四表合一”的智能示范小區。
所謂“四表合一”就是將電、水、氣、熱四表數據集中自動采集。從以往的獨立人工采集,到如今的集中自動采集,抄收模式的轉變旨在打造新型用能服務模式,全面支撐智慧城市建設,減少超標工作量和硬件重復建設。接下去,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將繼續推廣該項目,完善電、水、氣領域的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從政府、企業、能源終端用戶等不同角度出發,積極挖掘信息和數據資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