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一直在中國尋找新機會的國際支付公司萬事達卡,在遭遇中國監管條件的限制以及二維碼掃碼支付的雙重壓力后,近日又發出新的觀點。
3月21日,國際支付公司萬事達卡(MasterCard)(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代碼:M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安杰(Ajay Banga)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公共與私營部門通力合作對于創建未來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彭安杰指出,高速發展的城市將在中國從出口導向向消費導向的經濟模式轉型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根據預計,在未來七年內,70%的中國人口將會生活在城市中。在彭安杰和萬事達卡看來,要建立一個滿足人們美好期許的智慧型城市,需要公共與私營部門通力合作。
“它需要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通力合作。萬事達卡將充分利用在數據資源和電子支付手段方面的優勢,與各方攜手不斷努力打造更加易用和全面的普惠型智慧城市生態。”
萬事達卡在此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布的《讓城市更美好,讓城市更智慧》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指出,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預計中國城市人口可能只需要5至7年時間,就會從目前的56%上升到70%。中國短期內向城市的人口遷移將大幅增加,經濟增長的重心也將由過去的出口主導型演進為消費主導型。城市服務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要建設滿足人們美好期許的智慧城市,就需要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攜手合作。“萬事達卡致力于與中國政府部門和相關各方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建設智慧城市。”
對于公私合營的作用,萬事達卡依據美國、意大利、南非等國家的經驗總結出,在“智慧城市”的創建中,通過公私合營,政府可以和積極的、在各自領域對相關行業發展有專業見解的私人企業合作,共擔潛在風險,共贏潛在收益,從而降低政府自身風險。企業之間在移動通信、大眾交通及城市交通管理等領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構建綜合生態系統,將為城市的未來打造更高效的運營系統。
萬事達卡為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提出了三大具體措施,包括將電子支付“嵌入”城市基因,比如以電子車票替換紙質車票這種城市交通的數字支付解決方案,以及在市政府采購、社會福利發放和居民的各種市政繳費中使用電子支付;通過使用電子支付降低對現金的依賴,并且通過電子支付發放工資和福利,政府可讓市民建立金融服務的“身份”,推動包容性金融。此外,充分釋放數據潛力,使用支付數據以更好地管理交通資源和改善城市規劃。
目前,國際幾家大的卡組織紛紛布局數字支付。在中國,銀聯搶先了Apple pay等移動端支付。不久前,銀聯和Visa兩大巨頭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決定將在支付創新、支付安全及金融普惠等方面展開合作。此次積極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提出解決方案,說明面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萬事達卡也不禁想要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