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巨頭紛紛沉淪的今天,擁有百年歷史的藍色巨人IBM正試圖再次轉型,以維持其金字塔尖的地位。這一次,IBM將把認知計算確立為重要戰略支柱之一, 而中國市場成為其全球轉型戰略的重要一環。
兩鬢斑白的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或許是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最忙碌的人之一。
在烏鎮的短短三天里,他需要為IBM最新推出的“認知計算”代言。12月17日,在烏鎮互聯網之光展覽區,陳黎明親自站臺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了IBM有關認知計算的技術“沃森”以及綠色地平線項目。
陳黎明需要反擊中國本土競爭者在云計算領域對IBM的圍剿。12月18日舉行的“互聯網技術與標準論壇上,在談到“可信賴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議題時,陳黎明直言 :“云計算企業不應跑馬圈地”。
陳黎明還需要為IBM的“智慧城市”項目辯護。“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于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開始,IBM尋求與中國地方政府推廣其“智慧城市”項目,但受制于信息安全,至今該項目似乎已經陷入無法落地的僵局。
12月17日,作為唯一的企業家代表,陳黎明在大會舉辦的主題為“全球智慧城市創新實踐”的座談小組上一邊推銷IBM的技術優勢,一邊告訴在座的地方政府代表:“智慧城市不能脫離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
更重要的是,他必須代表IBM,重新樹立企業形象和定位,以此獲得中國政府的信任。“當前,IBM在中國的定位是實現與中國同創,”陳黎明說,“要成為受中國政府、企業信任,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一系列國家戰略落地獻策獻禮的忠實合作伙伴。”
今年55歲的陳黎明,在今年2月走馬上任IBM大中華區。陳有著多年經營中國市場的經驗,在加盟IBM前,陳擔任BP(英國石油)公司中國區總裁。但作為IBM內部為數不多的沒有IT從業背景的高管,其面對的卻是一個龐大IT企業艱難轉型的復雜情況。
“轉型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有風險,但創新是IBM企業DNA的一部分。”陳黎明說。
押注認知計算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IBM的認知商業行業解決方案首度亮相,按照陳黎明的說法,認知計算在IBM轉型中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
“過去一提到IBM,大家認為我們是一個硬件公司、軟件公司或者做咨詢服務的公司,但幾年前IBM開始轉型,轉型到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和安全。現在‘認知計算’和它們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陳黎明說。
IBM此次展示了六個行業內與認知計算相關的技術創新。這些展示項目顯示出,認知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異構計算、神經元芯片Synapse、認知型機器系統等一批新興前沿技術應用正逐步走進新能源利用、污染防治、城市管理、生態改善以及醫療、交通、食品安全追溯、社區服務等領域。
2014年開始,IBM推出相關戰略。IBM為其大數據與分析平臺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Watson Foundations,“沃森”所代表的“認知計算”將成為IBM的大數據戰略方向。
在過去一年繼續利用收購提升沃森的“技能”。2015年3月,IBM收購了AlchemyAPI。AlchemyAPI能夠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搜集企業、網站、廣告主發行的圖片、文字等信息,并作出相應的文本、數據分析。
但這一戰略能否扭轉IBM這艘巨輪的業績,仍存疑問。IBM發布的2015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為19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億美元下滑14%,經匯率變動以及剝離 System x(機架式服務器)業務等因素的調整后比去年同期下滑1%;凈利潤為29.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55億美元下滑14%。這已經是IBM連續第14個季度營收下滑,也是IBM連續第5個季度營收下降幅度超過預期。
更為可怕的是,IBM的業績下滑幾乎覆蓋了全部門。按照部門劃分,IBM全球科技服務部門營收為79億美元,同比下滑10%;全球商業服務部門營收為42億美元,同比下滑13%;軟 件部門三季度營收為51億美元,同比下滑10%;系統硬件部門三季度營收為15億美元,同比下滑39%;全球金融部門三季度營收為4億美元,同比下滑 8%。
IBM曾以快速轉型而著稱,它一方面能迅速放手陷入衰退期的業務,另一方面能作為先行者涉足新興市場,但如今它的行動卻不夠迅速。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1-2014年5月,超過2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流入到基于認知技術研究的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超過100家的相關公司被兼并或收購,其中一些被互聯網巨頭如亞馬遜、蘋果、Google、IBM或Facebook收購。所有這些投資都在培育一個多樣化的公司圖譜,這些公司正在加速認知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對比IBM,其一直在調整內部結構,將一些非核心的、長期效益不好的部門賣掉,同時擴大核心的利潤高的生意,但是近年轉型云服務方向不盡如人意,在中國又面臨著本土軟件公司的挑戰。
對于IBM來說,認知計算能否一改昔日頹勢?云計算市場競爭如此激烈,IBM能否應對來自阿里云的價格戰?將核心技術Power架構向本土企業開放,能否贏得中國政府和企業的信任?對于上述疑問,IBM(中國)公關部經理張智華以“高管放假”為由,婉拒了時代周報記者的采訪要求。
轉型云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認知計算只是IBM轉型的一部分。一直以來IBM都是大量企業和政府機構IT基礎設施的主要供應商,但由于更多公司轉向使用云服務來替代傳統IT基礎設施,IBM的這部分業務收入出現持續下滑,所以該公司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謀劃轉型,不過,正式轉型的節點是2005年IBM將PC業務以17.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聯想。
IBM剝離硬件業務的理由很簡單:它們不賺錢。時代周報查閱IBM過去財報發現,在出售PC業務后,雖然IBM的總收入有小幅下降,但是毛利率和利潤有明顯的提高,主要是得益于經營成本大幅下降。再加上IBM的主要客戶是美國政府部門、軍隊、大公司和金融業,它所生產的PC產品并非針對普通消費者級別,對于IBM而言,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相當于甩掉一個包袱。
但是在云計算時代下,IBM的硬件、軟件和服務三大傳統業務體系都遭受了巨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客戶不再采購服務器,而是遷移到云服務,這也迫使IBM向云技術方向轉型。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今,IBM共投入70億美元進行17次收購,其中包括20億美元購買SoftLayer,10億美元力推Bluemix服務,投資12億美元在全球建新的云計算中心網絡。
SoftLayer被視為IBM在云計算轉型中的重要棋子,它的作用在不同的場合都被強調。據了解,SoftLayer在全球擁有 13 個數據中心,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包括裸機、云計算、私有云等隨需應變的服務。
自2012年出任IBM 的CEO后,Virginia Rometty開始帶領這家公司向云服務轉型,不斷加大投入云計算研發資源。去年2月,她還啟動了“阿波羅計劃”,裁員人數達1.3萬人,試圖通過精簡人員以提升IBM的速度和靈活性。
2014年IBM總體云計算收入增長60%,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移動這幾部分(屬于IBM總體成長型業務)收入達到250億美元,占IBM收入的27%。但轉型并沒有給IBM的業績帶來多大改善。2014年底該公司債務已經高達408億美元,而2008年底只有339億美元;由于轉型陷入困局,IBM又多次被曝裁員。
此外,IBM在“混合云計算”市場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在整個云計算市場上并不占優。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2014年云計算市場的規模達到160億美元,亞馬遜則是當之無愧的領軍者,牢牢占據著超過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微軟市場份額僅為10%,排名第三的IBM則不足10%。從增長速度看,微軟的增長速度最快,同比增幅達到96%,而谷歌以87%的增幅排名第二。
在中國市場上,IBM的云計算服務也未見突破。與國內眾多云計算服務相比較,IBM的服務更穩定、快速和安全,同時能應付大中型企業的需要,但價格是硬傷之一。而目前國內的IT基礎設計太差,諸多業務還不能遷移到云端,再加上中國的云計算公司更多地面向開發者和初創企業,它們對云計算的需求不大,而且對價格敏感,這也是阿里云等國內云服務企業能趁勢崛起的原因之一。
去“IOE”化的困局
除了業績壓力和同行競爭,IBM還面臨更復雜的問題。在銀行業技術系統里,一直有著“IOE”的身影。IOE是指IBM、Oracle和EMC,它們分別是服務器提供商、數據庫軟件提供商和存儲設備提供商,三者構成完整的企業數據庫系統,是金融機構后臺的“骨架”。目前由IOE構成的數據庫系統幾乎壟斷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石油、金融等行業都是IOE的主要客戶。
而中國越來越重視網絡信息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而在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開幕致辭時,習近平再次強調各國在共同構建和平、開放的網絡空間時,應當堅持一些原則,其中包括尊重各國的“網絡主權”。
為了應對IOE的壟斷,近年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國內互聯網公司掌握自主信息技術,以確保在如金融、軍工等關鍵領域上不被國外互聯網公司掌控。特別是“棱鏡門”事件爆發后,包括IBM和微軟在內的國外廠商逐漸被排除在政府購買名單上,取而代之的是國產服務器和操作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IBM在亞太地區的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營收為41億美元,同比下滑19%。而IBM近幾年的財報顯示,IBM多年來的營收一直以亞太地區表現最差,多次呈現出負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在“棱鏡門”事件發生后。
據了解,由于美國“棱鏡門”監控丑聞的影響,不少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產品、服務以及他們的企業形象都遭受到巨大挑戰,這其中就包括IBM。數據顯示,2013年三季度IBM中國業務營收下降了22%,導致三季度利潤下降4%。
而此事也推動了IT國產化的速度,無論政府、組織還是企業,都在加速促進信息科技國產化的進程,數據顯示,浪潮、曙光、聯想等在內的中國服務器廠商在中國的出貨量在2013年 四季度首次超過了國外廠商,這給之后IBM在中國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壓力。
今年9月,工信部發布2015年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發展報告,報告披露浪潮集團天梭服務器加快在金融、能源、電力、政府機關等領域取代IBM、Oracle和HP小型機的進程,并全面接盤IBM服務器業務在中國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浪潮信息董秘李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浪潮的主機產品天梭K1系統的確正在取代IBM的小型機業務,但并不是全部領域。
從“智慧地球”到開源核心技術
IBM“智慧地球”戰略在中國的現狀可以一窺其目前面臨的困局和IBM轉型思路的改變脈絡。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IBM又發布了《智慧地球贏在中國》計劃書,正式揭開 IBM“智慧地球”中國戰略的序幕。
此后的一年時間,IBM在中國召開了22場智慧城市的討論會,與超過100名城市政府領導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并與20多個城市和部分部委簽訂了合作意向。時任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錢大群曾公開表示,未來IBM將與中國各城市政府領導交流智慧城市落地方案,合作的重點將包括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電力、醫療衛生、水資源管理、交通、服務型政府等方面。
但2009年9月,中國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發布名為《IBM“智慧地球”的認識和思考》的報告認為,IBM“智慧地球”實現難度極大、會形成新的技術壁壘,甚至會威脅國家信息安全等。隨后IBM遭遇了各地政府的“冷遇”,諸多已經達成意向性合作的項目陷入僵局。
現今,IBM已經很少在公開場合宣傳“智慧城市”戰略,目前其主推的“認知計算”,更像是試圖將IBM定位在技術服務的位置。這也被視為IBM重新認知外埠網絡市場的舉動。
而為了繼續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和贏得政企的信心,IBM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動尋求與本土企業的合作。
2013年12月,IBM宣布開放POWER芯片,由IBM、英偉達、Mellanox、谷歌和泰安電腦等發起成立了Open POWER基金會,希望用類似ARM的模式來推動POWRE芯片的發展。據了解,基金會的成員廠商可以在POWER微架構基礎上,實現性能優化和功能開發,甚至設計自己的處理器和服務器系統,而且不設定技術授權限期。Open POWER基金會目前已經在24個國家擁有125名會員,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中國會員。
在某種意義上,IBM相當于將目前的利潤空間讓給了國內企業,讓它們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和爭取市場空間。今年6月,蘇州中晟宏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第一款國產基于POWER的高性能服務器芯片CP1,為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邁出第一步。
“12月我們發布了20多款基于Power架構的高性能超算服務器,以及TOP系列數據庫、全面支持云計算的消息中間件和應用中間件產品。”華勝天成證券事務代表張月英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華勝天成不但是Open POWER基金會成員之一,同時還與IBM開設合資公司TOP,在IBM輸出的核心技術基礎上,進行可信整合和國產化研發。
此外,IBM發起的“綠色地平線”項目也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綠色地平線”項目是IBM在去年7月啟動、為期10年的項目,它集合了由IBM中國研究院牽頭的全球12家IBM研究院的最優技術資源,挑的是中國最硬的骨頭—大氣污染防治、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企業節能減排。
目前,“綠色地平線”項目已經能夠實現提前72小時,1平方公里高精度污染預報和全國300個主要城市提前7天污染趨勢預報,以及基于高精度污染預測的減排決策支持。
而在2015年8月,IBM大中華區公布“3+3”戰略,即三個戰略支柱和三個戰略支點。其中,三個支柱分別是近期的再造核心業務的戰略方向,中期戰略推進新的成長計劃,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移動、安全,科技合作戰略、綠色地平線、物聯網等,長期支柱是推動尖端科技落地中國。三個戰略支點,第一是互信,第二是人才,第三是簡化流程。
很顯然,在IBM的轉型大戰略中,能否在中國互聯網基礎服務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將影響公司轉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