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信息產業處一等秘書莊慶維表示,政府各部門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是建設智慧城市的一項重要內容。
新加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國民生活舒適度
新京報:去年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個熱門話題是智慧城市,新加坡2006年提出智慧國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總藍圖,2014年又提出智慧國(Smart Nation)2025,這兩者有何關聯?
莊慶維:2006年提出的智慧國2015規劃偏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去年提出智慧國2025規劃,是致力于建設覆蓋全島的傳感器和攝像頭數據收集、連接和分析,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新京報:新加坡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這些規劃呢?
莊慶維:2006年新加坡經濟高速增長,主要發展IT產業成為一個目標。通過智慧國規劃,我們能很好地促進產業創新,提高經濟活力。新加坡土地面積很小,人口密度很大,怎么讓國民過上舒適生活?就嘗試通過信息化來解決問題。
新京報:為了實施智慧國的規劃,新加坡在基礎設施方面做了哪些準備?
莊慶維:2006年,新加坡就開始在全國鋪光纖網和無線網。當時很多人問,有必要達到1GB的網速嗎?因為當時數據是很小的。今天,新加坡已經實現光纖到戶全覆蓋。在未來10年的規劃里,新加坡將在光纖網基礎上打造一個全國傳感網。
利用大數據的前提是確保個人信息安全共享
新京報:在新加坡智慧國規劃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怎么做到的呢?
莊慶維:有關政府各部門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這項工作我們做了有三十年。1990年新加坡建設了“單一窗口”電子口岸,完成了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連接:進出口材料在一個窗口遞交后,所有的部門都共享這些數據。之后的25年里,我們逐步把進出口公司、物流船運等公司的信息連接到國家的貿易網里。
新京報:現在新加坡智慧國規劃是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呢?
莊慶維:我們還在嘗試,數據方面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比如,攝像頭一般是用來進行安保,那么是否可以分析視頻數據,發現可能的商業價值呢?我們現在做的智慧城市平臺,希望國家鋪設的所有傳感器和攝像頭都能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共享。
新京報:中國已經開始做智慧城市的試點,你對中國打造智慧城市有何建議?
莊慶維:中國現在的通信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備了,創業企業很多,也不乏創新能力,一些政府官員很重視互聯互通。不過,中國有太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要實現所有部門和企業的信息互聯互通,是需要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