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新區城市風景現代時尚
坪山新區一景
目前,中國有超過500個城市在進行智慧城市試點,《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等政策相繼出臺,掀起了新一代城市信息化建設高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提到“提升城鎮化建設,發展智慧城市”。
6年后,深圳市的坪山新區,憑借著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坪山理解”和“坪山模式”,走在了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前列。曾是滿眼農民房的山區,轉眼已騰飛為年產值405億元的大都市。
用智慧概念助推山區造城
2009年6月,位于深圳市東北角的坪山新區正式成立。轄區總面積約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5萬。這個與“智慧城市”概念同年誕生的新區,似乎在一開始便與智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面對建區之初,滿眼農民房、坑洼道路的景象,坪山新區抓住了“智慧城市”的機遇,于2010年便邀請IBM公司為全區智慧城市做了五年建設規劃。而當時,國內還未有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說法。2012年,《智慧坪山五年建設規劃》評審通過,為坪山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繪制了頂層設計的藍圖。
憑借著新區“一張白紙”、房價洼地等優勢,坪山智慧城市建設迅速推廣。目前,智慧坪山公共WIFI已建成120個熱點、695個AP,覆蓋行政服務辦事大廳、市政公園休息區等八大場所。教育領域,坪山搭建起智慧教育應用平臺、教育云基礎軟件平臺和數字化校園平臺;醫療領域,坪山智慧醫療云健康平臺建立,創建智慧型醫療服務新模式;社會管理層面,公安、城管、應急、交通、綜合管控等業務需求,可在“感知坪山”視頻共享管理信息平臺得到解決。
智慧城市的建設最終反哺到百姓的民生。社區推出的“一窗式”受理,實現一張網流轉、一條龍服務,讓居民跑一個窗口,甚至在家中就能申請辦理43項常遇常辦的事項。今年3月,根據新區小一、初一的招生需求,新區依托 “織網工程”平臺,對 “新區義務教育雙免核驗數據”相關信息進行比對復核,3日之內便完成了3300多名新生信息比對,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準確率。
如今,坪山新區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405億元,各類投產企業共1700多家。
以坪山理解打造坪山模式
實際上,智慧城市的建設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初期建設由政府主導,政府考慮到的公平性大于效率,因而審批流程冗長。二是政府系統的老架構,難以適應以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IT時代變化。三是技術應用與社會業務存在屏障,如推動力量的技術人不懂業務,而業務人也不理解技術,不知如何向技術求解。
對此,坪山新區首先在概念上提出自己獨家見解。“‘智’就是對城市的感知,社會管理者通過伸出觸角,對城市每日的變化進行及時的感知。而‘慧’是做減法,通過收集的感知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每一個個體提供簡單明了的服務與指令。”深圳市坪山新區信息化管理辦公室主任邱建中解釋。
在此基礎上,包含管理、技術兩個抓手的“坪山模式”應運而生。《坪山新區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要求,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網絡、統一管理的“五統一”原則統籌全局。在此之上,協調區內各單位、機構的技術統籌、建設管理、驗收把關等環節,從而最終達到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智慧城市本質上就是政府搭建大平臺,將每一個服務對象繪制在系統的地圖上。對每一個社會問題用大數據收集、分析,并調用全區資源整體解決。”
如今,坪山新區的基礎數據庫中包括實有人口、法人、城市部件、事件四大類,共計121.9644萬條數據。全區被劃分為400多個網格,細化鋪開社會管理。未來的坪山將出現怎樣的超前社會管理?“假設一個藥店出現了問題藥,我們不僅能調取同類型藥店、相關醫療機構數據進行排查,還能夠通過調取藥物的上下流通渠道,排查每一個環節。最終分配到街道、執法部門處理,從而快速、全面地解決這一問題。”邱建中說。
將“舞臺”讓給翩翩舞者
智慧產業與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可謂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智慧產業不僅包括針對信息需求而產生的信息產業,如導航服務,更指所有行業與信息業融合,產生的新型產業。后者的變化不僅極大地提升效率,更從根本上改造、顛覆了原產業,整體升級營商模式。
而這一方面,正是坪山新區目前面臨的最大短板。盡管已擁有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和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但坪山新區內仍存在著大量傳統第二產業。“坪山在這一塊的成績做得不夠突出,有很多傳統產業的經營者觀念跟不上來。”邱建中說,對此新區的戰略部署除了繼續發展信息業、鼓勵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外,更在積極地將智慧城市的理念向傳統產業擴展。
身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領軍者,坪山新區未來的規劃方向始終未變,那就是打造“基于統一平臺的集約政府,基于開放數據的開放社會”。在邱建中看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就好比搭建一個大舞臺,最終能使社會中每一個單位、個人都能在舞臺上,翩翩起舞。“例如未來每個市民能夠在平臺的任何一個“口”提出訴求,并及時得到回應。甚至能夠做到政府僅維護秩序、提供數據和平臺,讓社會自己解決問題,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如今,坪山新區的信息框架已基本完備,接下來的建設將繼續深化城市的感知觸角,并繼續探索首席信息官制度。到2017年底,坪山新區預計將初步建成“智慧”的新型城區。
坪山新區的“智慧”簡歷
2010年,IBM公司為坪山新區做了智慧城市五年建設規劃。
2011年,區內“十二五”規劃把智慧城市信息化發展作為跨越式發展的舉措。2013年,坪山新區正式成為住建部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一。
2013年,坪山新區成為深圳市“織網工程”綜合試點示范區,并于年底完成“織網工程”基礎平臺建設。
2014年,坪山新區的建設實踐被評為“2014年度中國智慧城市十大解決方案”之一。
智慧城市就是一個“人”
——坪山新區信息化管理辦公室主任邱建中專訪
記者:智慧城市的建設如何在技術上打破信息孤島?
邱建中:信息孤島指每個單位、部門間盡管已經有自己的體系、數據,但是互不共享。教育一條線、醫療一條線、交通一條線,好比一根根煙囪。辦法就是除了最后的應用系統層允許各單位分線發展外,其余三層都是統一建設,這樣數據資源都是共享的。
記者:智慧城市是個大框架,能否簡單說明其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一系列概念的關系?
邱建中:智慧城市實際上就好比一個人。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應用、物聯網是它的四肢器官。云計算是“軀體”,為身體各個部位提供數據“營養”。而移動應用就是人的“四肢”,將服務送到你的面前。而物聯網就是“眼睛”、“鼻子”等感官,去感知信息變化。
記者: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哪些方面?投入和產出比如何?
邱建中:智慧城市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主要由政府主導。而投入的資金沒有大家想象的多,坪山智慧城市建設資金花了還不到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