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市民肖先生豎起了大拇指。“前段時間,我家前面的工地夜間12點后仍然施工,嚴重影響我們的休息,我向‘12345’反映了這個問題,第二天晚上就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來到了現場。此后,工地晚上10點就停止施工了。”肖先生說。
打造智慧城市,最終是為了惠民。
早在2012年8月,我市就建設了全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為各部門信息系統預留接口,共享地理信息成果。
自2013年成為全國首批、自治區首家智慧城市試點以來,我市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正享受著信息化帶來的高效與便捷。
我市整合服務電話,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應急服務熱線“110”和非應急服務熱線“12345”兩條為民服務熱線。
我市將全市劃分為992個單元網格,建成了“市、區、街道、社區、網格”五級信息化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并建成了“智慧烏海——數字化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城市管理逐步實現數字化、高效化和精細化。
我市打造了一個從平面到實景地圖、再到視頻監控的多方位數字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平臺,通過專業采集,將6大類90小類共165747個城市設施、實景地理信息有效利用,不僅可以查到某一個區域的主次干道、井蓋、路燈、垃圾箱等城市部件信息,還可以查詢某一個區域內的實景狀況;建成了全市統一的視頻監控平臺,在各區主要街路、公共場所、學校、公園、社區等區域安裝視頻監控18800余路,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
“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數字城管監督指揮平臺為市民提供24小時政務咨詢、便民服務辦理、舉報投訴、城市管理聯動、電子商務配送、居家養老等服務。
2014年,智慧烏海民生服務平臺的投入使用,也為市民帶來諸多便利。
平臺按照社區、鎮辦、區級和市級四級機構日常工作流程,由社區統一采集數據,其他部門不再對社區布置采集任務,只需要從數據資源庫中提取數據即可,大大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數據準確性。
這一平臺縱向為上級業務部門提供接口,按要求提供數據服務。目前,數據資源庫包含全市常住人口、社保、計生、車輛、航空出行等數據資源。平臺實現市區部門辦事功能,現已集成了公安、司法、民政、殘聯等多部門信息,為全市各部門提供數據分析、比對、查詢等服務。“沒想到現在到社區開個證明這么快,只要提供身份證號和姓名就可以了。”市民張超高興地說。
今年4月,自治區首家“智慧城市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我市,對于迅速提升我市信息產業技術水平、在全區率先引領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提高各部門的辦事效率,為市民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務,我市開通了統一的政府部門短信平臺,為全市各業務系統提供接口,實現便民惠民短信服務規范化和集約化,降低建設和使用成本;建設完成政府部門網站集群,逐步將各部門網站納入集群中;統一建設全市政務協同辦公平臺,實現公文網上流轉,實現無紙化辦公和移動辦公,并與短信平臺相連。
我市還將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已建的行政審批系統進行整合,建設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市區兩級跨區域審批,并通過政務數據中心“打破”各委辦局的數據孤島,實現審批數據互通共享,同時平臺具備政務服務業務的擴展性與聯動性,逐步將行政審批事項擴展到辦事處、社區進行辦理。目前,公安部門已實現跨派出所辦事,市民不需要提供復印件。
此外,我市建成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通信、有線電視、光纖寬帶傳輸網絡體系。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綜合覆蓋率都達到100%。我市光纖總長度約11萬公里,已全面形成20M寬帶光纖入戶能力,無線網絡3G服務覆蓋全市,4G網絡覆蓋規劃和站點確定已經完成。
今年,我市電子政務四級網絡延伸到所有辦事處(鎮)、社區(村),各市級、區級委辦局均接入電子政務外網,網速達百兆,統一全市互聯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