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借鑒新加坡信息化建設模式推動三亞城市管理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樊木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8-13 11:39:29 本文摘自:海南日報

新加坡信息化建設的特點與模式

新加坡信息化推動城市管理從規劃、實施和事后評估方面都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1、新加坡信息化建設歷程

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設分為四個階段,自1980年開始,每十年為一個階段。第一個十年實現了全社會的電腦化;第二個十年實現了城市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與共享;第三個十年實現信息與應用整合;2006年開始新加坡啟動了“智慧國”計劃,通過“創新、整合、國際化”,最終實現改造傳統的經濟為新型的信息化知識型的經濟體系,提高國家和全社會的競爭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制訂信息通信技術藍圖和電子政務規劃

過去三十年,新加坡共制定了六項目標明確的全國ICT藍圖,這些規劃既是新加坡創造經濟奇跡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促進信息化和電子政府發展的有效促進劑。在此同時,新加坡共編制了五個電子政務的總體規劃,來支撐這些全國ICT藍圖。政府也是一個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的關鍵領域,許多信息通信技術的創造舉措都由政府帶頭。2006年新加坡啟動的“智慧國2015”計劃,利用信息與網絡科技提升七大經濟領域,即數碼媒體與娛樂、教育與學習、金融服務、電子政府、保健與生物醫藥科學、制造與后勤、旅游與零售。

3、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的監督與管理

新加坡信息化系統工程項目建設需要經過需求分析、總體規劃、系統設計、系統設備選型、招投標、系統工程實施、系統運營管理與維修保養七個重要的環節。“智慧島”所建設的集成平臺和應用系統同時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續性的完善、改進、提高的能力,只有通過這種具有可持續和不斷完善提高的能力,才能使得新加坡能夠在各個領域應用中,充分發揮其功能和效益。為此信息化系統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投標、項目管理、工程驗收進行統一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的監督、監管、審計、驗收、培訓等。從而使得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設完全處于有序的可控狀態之下。

4、新加坡信息化建設遵循“四統一”原則

IDA在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具有頂層規劃、底層設計、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交換等特點,為了滿足這些特殊性的需求,必須遵循“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開發”的建設原則。其成功經驗,就是在統一部門(IDA)領導下形成強而有力的執行力,統領協調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公共資源,有效建立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換的機制;統一所涉及頂層平臺及各行各業各領域業務平臺的規劃和應用系統的設計,制定統一的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換的標準;統一組織業務平臺及應用系統,以及系統集成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換通訊接口的開發,避免了同一業務平臺及應用系統的多頭多廠家重復開發的建設。

新加坡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和成果

新加坡電子政務總體上呈現出“決策慢、行動快”的穩健發展格局,因此新加坡尚未有信息化項目失敗的案例。

1、集中建設三大數據中心

新加坡政府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于2000年建成了全國統一的人口、土地和組織機構三大數據中心,并根據規定在政府機構間進行信息共享。

人口數據中心由內政部(類似我國的公安部門)牽頭建設。該中心存儲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出生證持有人及永久居民的個人資料,包含20個數據項(UIN、姓名、性別、種族、生日等),這些數據在多達40家公共機構共享,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使用權限。20個數據項均有責任主體實時維護,通過直接更新中心數據庫、 然后通播各相關部門進行同步更新。比如公民需修改通訊地址,可在警崗完成一站式更新。

土地數據中心由內政部土地局(類似我國的國土局)牽頭建設。該中心存儲有新加坡國土資源數據資料,包含30多個信息層(如地籍號碼、路名、建筑、公共設施、地形圖等),從超過15家土地數據供應機構收集數據,與50多家土地數據訂用機構分享數據。

組織機構數據中心由會計與企業管制局(類似我國的工商局)牽頭建設。該中心集中存儲企業提交的數據,除提供給政府機構間共享外,也可向企業提供定制的信息服務。

2、“一站式服務”的信息體系

新加坡政府提出“多個部門,一個政府”口號,從用戶(公民、企業)的需求出發,將政府機構所有能以電子方式進行的服務整合在一起,根據用戶需要調整、整合、再造政府的業務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一站式體驗”。通過Singpass(一個公民身份證信息綁定一個互聯網賬號,類似于國內CA認證)等項目,公民無需知道有關事務具體在哪個部門管轄,就可以輕松獲取商務、稅務、法律法規、交通、家庭、醫療保健、住房、就業及社會保障等“從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需要的所有政府信息和服務。為方便民眾使用電子政務的服務,新加坡在學校開設大量課程讓學生掌握必備的IT技能,設立了80多處電子公民好幫手網點,對使用電子政務有困難的公民,提供使用指導和幫助。在企業領域,通過實施電子采購、網上業務許可證、貿易通關系統等項目,大幅度提高了企業登記注冊、提交商業計劃、營業執照申請、貿易通關等事項辦理的效率。

三亞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議

1、制訂持續而可行的信息化計劃——網絡政務計劃(2016—2018)

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科學合理的進行信息化規劃是重中之重,新加坡政府的信息化規劃持續、連續、操作性強,對于三亞制訂類似規劃很有參考價值。在目前全市“兩網一中心”(電子政務外網、無線三亞公眾網和云港數據中心)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土一張圖、12301(12345)管理平臺、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數字城管等重點應用項目為基礎,以向公眾提供一站式的互聯網業務辦理服務和數據公開為核心,制訂三亞信息化3-5年計劃。

2、建設面向民生的政務服務重點項目

信息化業務要堅持“面向民生、需求導向”的原則,以便利百姓為目標、以服務于精品城市建設為宗旨。依托目前我市正在建設的“兩網一中心”項目,啟動“2+2”信息化重點項目,第一個“2”主要是服務民生的項目,包括面向居民和社會公眾的一站式居民服務網、政府數據公開兩個服務項目;第二個“2”主要是提高行政效率,包括支撐服務項目與日常政務的基礎業務系統、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

三亞市居民服務網

建設全市統一的居民服務網,將現有的由各局分散提供的網上辦事服務,例如社保查詢辦理、交通違章查詢處理、低保金登記領取、婚姻登記、企業注冊、游客投訴等各類為民業務整合,同時,根據需求緊迫性和使用范圍的差異,再與各類部門業務對接開發一批可在互聯網上辦理的政務服務。將這兩類服務結合,在統一的居民政務服務網站上向全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建立統一的居民認證系統,為一站式的居民服務網和其他各類網上服務業務的身份認證服務,方便群眾使用網上政務服務,也有利于統一的數據收集。

三亞市政府數據公開項目

數據公開是政務公開的延伸,也是政府向服務型轉換的內容之一。上海、廣東、貴州等省市已經開始了有效的嘗試。利用各部門的基礎業務系統和后面提及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所采集整理的數據,經過脫密處理后,向全市居民、企業和其他社會公眾提供數據服務。數據公開將極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推動本地產業的發展,提高民眾獲得信息的能力和生活幸福指數。

基礎業務系統

基礎業務系統在我市并不完善,很多部門還缺乏管理其基本業務的信息系統。旅游、交通、商務、食藥監等領域的基礎業務系統要優先和盡快建設。我市國土局的一張圖系統是各類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信息化系統的基礎,已經有了較扎實的基礎。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做法(onemap系統),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新建成的政務外網實現一張圖系統的全市共享,納入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并將三亞市政設施依托GIS編號入庫(如古樹大樹、燈桿、監控點位、井蓋等等)為我市數字城管等其他業務管理系統提供地理信息支撐。

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

要打破各部門對信息的壟斷和封閉,整合政務信息資源,形成全市統一、共享的政務數據庫。數據和看得見的服務一樣,也是城市管理的產品。要結合建設重大信息應用系統,加快實現數據統一收集和共享,建設大數據分析平臺,利用大數據為城市管理服務。

3、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數據庫

消除“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現象,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推動城市服務與管理五大基礎數據庫(人口基礎數據庫、法人基礎數據庫、空間地理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和審批證照庫)建設,充分發揮已建成數字城管系統平臺作用,全面覆蓋網絡化公共服務,將城市部件編碼推廣到全市各單位統一使用,所有政府公共設施進行編號入庫,依托3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有效定位解決問題。

4、加強流程優化和機構重組,使信息化發揮實效

信息系統發揮作用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機制,包括對管理機構和管理流程的重組。信息化改變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模式,傳統的機構、人員和流程需要統籌調整,才能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一定要避免信息化系統和實際管理兩張皮的狀況,否則將造成信息化建設投入和人員投入的重復浪費。

關鍵字:UIN基于地理信息系統

本文摘自:海南日報

x 借鑒新加坡信息化建設模式推動三亞城市管理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借鑒新加坡信息化建設模式推動三亞城市管理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樊木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8-13 11:39:29 本文摘自:海南日報

新加坡信息化建設的特點與模式

新加坡信息化推動城市管理從規劃、實施和事后評估方面都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1、新加坡信息化建設歷程

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設分為四個階段,自1980年開始,每十年為一個階段。第一個十年實現了全社會的電腦化;第二個十年實現了城市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與共享;第三個十年實現信息與應用整合;2006年開始新加坡啟動了“智慧國”計劃,通過“創新、整合、國際化”,最終實現改造傳統的經濟為新型的信息化知識型的經濟體系,提高國家和全社會的競爭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制訂信息通信技術藍圖和電子政務規劃

過去三十年,新加坡共制定了六項目標明確的全國ICT藍圖,這些規劃既是新加坡創造經濟奇跡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促進信息化和電子政府發展的有效促進劑。在此同時,新加坡共編制了五個電子政務的總體規劃,來支撐這些全國ICT藍圖。政府也是一個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的關鍵領域,許多信息通信技術的創造舉措都由政府帶頭。2006年新加坡啟動的“智慧國2015”計劃,利用信息與網絡科技提升七大經濟領域,即數碼媒體與娛樂、教育與學習、金融服務、電子政府、保健與生物醫藥科學、制造與后勤、旅游與零售。

3、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的監督與管理

新加坡信息化系統工程項目建設需要經過需求分析、總體規劃、系統設計、系統設備選型、招投標、系統工程實施、系統運營管理與維修保養七個重要的環節。“智慧島”所建設的集成平臺和應用系統同時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續性的完善、改進、提高的能力,只有通過這種具有可持續和不斷完善提高的能力,才能使得新加坡能夠在各個領域應用中,充分發揮其功能和效益。為此信息化系統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投標、項目管理、工程驗收進行統一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的監督、監管、審計、驗收、培訓等。從而使得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設完全處于有序的可控狀態之下。

4、新加坡信息化建設遵循“四統一”原則

IDA在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具有頂層規劃、底層設計、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交換等特點,為了滿足這些特殊性的需求,必須遵循“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開發”的建設原則。其成功經驗,就是在統一部門(IDA)領導下形成強而有力的執行力,統領協調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公共資源,有效建立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換的機制;統一所涉及頂層平臺及各行各業各領域業務平臺的規劃和應用系統的設計,制定統一的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換的標準;統一組織業務平臺及應用系統,以及系統集成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交換通訊接口的開發,避免了同一業務平臺及應用系統的多頭多廠家重復開發的建設。

新加坡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和成果

新加坡電子政務總體上呈現出“決策慢、行動快”的穩健發展格局,因此新加坡尚未有信息化項目失敗的案例。

1、集中建設三大數據中心

新加坡政府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于2000年建成了全國統一的人口、土地和組織機構三大數據中心,并根據規定在政府機構間進行信息共享。

人口數據中心由內政部(類似我國的公安部門)牽頭建設。該中心存儲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出生證持有人及永久居民的個人資料,包含20個數據項(UIN、姓名、性別、種族、生日等),這些數據在多達40家公共機構共享,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使用權限。20個數據項均有責任主體實時維護,通過直接更新中心數據庫、 然后通播各相關部門進行同步更新。比如公民需修改通訊地址,可在警崗完成一站式更新。

土地數據中心由內政部土地局(類似我國的國土局)牽頭建設。該中心存儲有新加坡國土資源數據資料,包含30多個信息層(如地籍號碼、路名、建筑、公共設施、地形圖等),從超過15家土地數據供應機構收集數據,與50多家土地數據訂用機構分享數據。

組織機構數據中心由會計與企業管制局(類似我國的工商局)牽頭建設。該中心集中存儲企業提交的數據,除提供給政府機構間共享外,也可向企業提供定制的信息服務。

2、“一站式服務”的信息體系

新加坡政府提出“多個部門,一個政府”口號,從用戶(公民、企業)的需求出發,將政府機構所有能以電子方式進行的服務整合在一起,根據用戶需要調整、整合、再造政府的業務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一站式體驗”。通過Singpass(一個公民身份證信息綁定一個互聯網賬號,類似于國內CA認證)等項目,公民無需知道有關事務具體在哪個部門管轄,就可以輕松獲取商務、稅務、法律法規、交通、家庭、醫療保健、住房、就業及社會保障等“從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需要的所有政府信息和服務。為方便民眾使用電子政務的服務,新加坡在學校開設大量課程讓學生掌握必備的IT技能,設立了80多處電子公民好幫手網點,對使用電子政務有困難的公民,提供使用指導和幫助。在企業領域,通過實施電子采購、網上業務許可證、貿易通關系統等項目,大幅度提高了企業登記注冊、提交商業計劃、營業執照申請、貿易通關等事項辦理的效率。

三亞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議

1、制訂持續而可行的信息化計劃——網絡政務計劃(2016—2018)

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科學合理的進行信息化規劃是重中之重,新加坡政府的信息化規劃持續、連續、操作性強,對于三亞制訂類似規劃很有參考價值。在目前全市“兩網一中心”(電子政務外網、無線三亞公眾網和云港數據中心)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土一張圖、12301(12345)管理平臺、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數字城管等重點應用項目為基礎,以向公眾提供一站式的互聯網業務辦理服務和數據公開為核心,制訂三亞信息化3-5年計劃。

2、建設面向民生的政務服務重點項目

信息化業務要堅持“面向民生、需求導向”的原則,以便利百姓為目標、以服務于精品城市建設為宗旨。依托目前我市正在建設的“兩網一中心”項目,啟動“2+2”信息化重點項目,第一個“2”主要是服務民生的項目,包括面向居民和社會公眾的一站式居民服務網、政府數據公開兩個服務項目;第二個“2”主要是提高行政效率,包括支撐服務項目與日常政務的基礎業務系統、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

三亞市居民服務網

建設全市統一的居民服務網,將現有的由各局分散提供的網上辦事服務,例如社保查詢辦理、交通違章查詢處理、低保金登記領取、婚姻登記、企業注冊、游客投訴等各類為民業務整合,同時,根據需求緊迫性和使用范圍的差異,再與各類部門業務對接開發一批可在互聯網上辦理的政務服務。將這兩類服務結合,在統一的居民政務服務網站上向全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建立統一的居民認證系統,為一站式的居民服務網和其他各類網上服務業務的身份認證服務,方便群眾使用網上政務服務,也有利于統一的數據收集。

三亞市政府數據公開項目

數據公開是政務公開的延伸,也是政府向服務型轉換的內容之一。上海、廣東、貴州等省市已經開始了有效的嘗試。利用各部門的基礎業務系統和后面提及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所采集整理的數據,經過脫密處理后,向全市居民、企業和其他社會公眾提供數據服務。數據公開將極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推動本地產業的發展,提高民眾獲得信息的能力和生活幸福指數。

基礎業務系統

基礎業務系統在我市并不完善,很多部門還缺乏管理其基本業務的信息系統。旅游、交通、商務、食藥監等領域的基礎業務系統要優先和盡快建設。我市國土局的一張圖系統是各類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信息化系統的基礎,已經有了較扎實的基礎。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做法(onemap系統),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新建成的政務外網實現一張圖系統的全市共享,納入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并將三亞市政設施依托GIS編號入庫(如古樹大樹、燈桿、監控點位、井蓋等等)為我市數字城管等其他業務管理系統提供地理信息支撐。

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

要打破各部門對信息的壟斷和封閉,整合政務信息資源,形成全市統一、共享的政務數據庫。數據和看得見的服務一樣,也是城市管理的產品。要結合建設重大信息應用系統,加快實現數據統一收集和共享,建設大數據分析平臺,利用大數據為城市管理服務。

3、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數據庫

消除“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現象,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推動城市服務與管理五大基礎數據庫(人口基礎數據庫、法人基礎數據庫、空間地理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和審批證照庫)建設,充分發揮已建成數字城管系統平臺作用,全面覆蓋網絡化公共服務,將城市部件編碼推廣到全市各單位統一使用,所有政府公共設施進行編號入庫,依托3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有效定位解決問題。

4、加強流程優化和機構重組,使信息化發揮實效

信息系統發揮作用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機制,包括對管理機構和管理流程的重組。信息化改變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模式,傳統的機構、人員和流程需要統籌調整,才能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一定要避免信息化系統和實際管理兩張皮的狀況,否則將造成信息化建設投入和人員投入的重復浪費。

關鍵字:UIN基于地理信息系統

本文摘自:海南日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建始县| 平陆县| 黄大仙区| 扶风县| 罗甸县| 焦作市| 顺平县| 陆河县| 黎城县| 湖南省| 新竹市| 望江县| 江津市| 游戏| 阳泉市| 托克托县| 巢湖市| 抚州市| 霞浦县| 石台县| 锡林郭勒盟| 北碚区| 南通市| 棋牌| 百色市| 瑞安市| 宣化县| 楚雄市| 京山县| 台南县| 盐津县| 建平县| 清镇市| 双江| 白山市| 延庆县| 石嘴山市| 廊坊市| 环江|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