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需求漸增。在智慧城市遍地開花,“智慧標準”不一的現狀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胡金星帶著題為《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城市建設》的專題報告做客陽江,為我們一一解答:大數據是什么?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建設智慧城市惠及市民百姓?
決策和判斷以大數據為依據
大數據是什么?胡金星直入主題說到,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達,人類掌握的各種數據是一種海量的、不斷擴大的集合體,而數據的存儲技術也在不斷提高。過去以gb為存儲單位,現在講tb,以后數據存儲量還將大大增加。
“可以說,現在的一部智能手機,其功能已與十年前的一臺個人電腦看齊,甚至還要強大許多。”胡金星說,全球現在手機個人持有量非常大,不斷跟互聯網形成數據的交換,其他如監控系統、物聯網系統等數據源,每天每時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匯集、存儲和云計算,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提高,會形成很多十分有價值的東西。
胡金星認為,大數據是比石油、黃金還要珍貴的資源,必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過去,我們依靠個人的經歷做判斷,如今,以大數據為根據,通過數據分析作出判斷和決定,這才是一種符合科學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云服務平臺是未來城市的功能核心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胡金星詮釋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當前,全國約23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計劃投資規模近萬億元。”胡金星說,不難發現,全國各地在建設過程中,總結形成了一個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即“智慧城市=數字城市+物聯網+云計算”。
胡金星分析,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設計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云計算能力的要求。而物聯網則是一個“中國制造”的概念,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早已普遍存在,如數字城管、安防消防、環保監測、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
“云計算和物聯網使城市管理從數字階段進入智慧階段,云服務平臺成為未來城市的功能核心。”胡金星說,目前,我們國家很多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并不落后,但遠未獲得充分利用,數據處理與服務是提高的關鍵。
智慧城市的信息化要惠及百姓
目前國家已經進入了信息惠民的時代,胡金星以深圳為例介紹說,深圳作為全國首個國家電子政務試點城市、全國首個政務信息共享國家示范市,它推行的“織網工程”涵蓋一庫、兩網、兩系統,這在政務大數據的建設和運用上,無疑稱得上是一大創舉。
“然而,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僅僅作為政府自己的辦公便捷,在小范圍去享用,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把信息化惠及廣大市民,在智慧城市上做更多有益的探索。”胡金星提到,譬如我們可以在一個城市嘗試建立一個市民卡工程,給全市的市民,包括外來人員每人一個市民卡號。這個市民卡的功能絕不僅僅限于過去的交通卡或香港的“八達通”,而是以人口信息系統數據庫為支撐,通過市民卡來傳遞政府對市民的優惠和服務,同時它又可以兼用于交通、小額支付、商場購物和日常消費服務等。
此外,政府還可以探索建立車輛卡制度,采取物聯網的技術,讓機動車全部配上車輛卡,隨時掌握機動車的行駛信息,為今后的城市管理,包括黃標車治理等,提供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