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9年,中國互聯網用戶中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比例首次超過50%;2011年,中國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過50%。伴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和城市化發展走向成熟,以騰訊為代表的行業先行者,通過互聯網推動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轉型,引領中國城市走在世界前列,挖掘“互聯網+”城市的無限潛力。
2015亞太城市峰會暨市長論壇,于7月5日—8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峰會聚集了全球95位市長和副市長以及13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當地時間7月7日,作為峰會特邀的三位演講嘉賓之一,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發表了題為“再造城市發展之路:從西到東,從東到西”的主旨演講。
在演講中,劉勝義向與會者描繪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全景,并從三個方面闡釋了互聯網在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效促進有限資源的優化利用、促進創新經濟發展并拉動消費、提高公共服務效率。
作為亞太城市峰會唯一被邀請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騰訊為什么能夠站上國際“智慧城市”的講臺?這與其構建“智慧城市”領域所做的努力與成就密不可分。
首先,騰訊與8省31市構建"智慧城市",契合“智慧城市”全球發展趨勢,全方位落地“互聯網+”國家戰略。
國內最早倡導和實踐“互聯網+”正是騰訊,2015年十二人大會議上,“互聯網+”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順應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騰訊將移動互聯網技術滲透到城市發展的民生、政務、金融、地產等各個領域,提高城市服務的效率、優化城市資源的配置。
目前海南、河南、上海、重慶、天津、四川、貴州、湖北共8個省份以及31個城市(包括深圳、長沙、大連等)就城市創新與IT 服務升級等方面與騰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在落地“互聯網+”戰略、推出城市服務的探索與研究,對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有著參考與借鑒意義。
其次,通過“產品”和“用戶”打通城市信息化與用戶間的壁壘。
過去“智慧城市”與信息化建設投入巨大,但在應用開發與推廣層面有所欠缺,用戶使用率低下。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衛生局的信息化號源,用網站、電話、APP形式讓用戶掛號,操作繁瑣,使用率低,資源閑置浪費。通過騰訊微信的“城市服務”的入口,現在已經可以實現預約掛號。從媒體曝光的數據看,該項服務推出后三天,廣東省有將近20萬人通過微信查看、掛號。
騰訊的兩項優勢能力就是“產品”和依靠優質產品積累起來的“用戶”。隨著全國多個省份城市將政務民生服務接入微信,越來越多城市居民可以通過微信享受醫療、戶政、教育,票務等各種城市服務,騰訊也在這個過程中,成功連接城市服務和居民用戶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催化公共部門的創新協作,完成政務民生共贏的“智慧城市”再造升級。
騰訊緊貼用戶需求,也反推了政府部門的創新協作。比如機動車快撤理賠,推動了交管部門和保監會的創新協作:用戶只需要快速拍照上傳,生成事故單,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交警和保險公司。整個交通意外保險取證的流程得以優化。
而隨著城市服務的推廣深入,政府的口碑滿意度也在不斷攀升。佛山城市服務上線后,一家第三方做了獨立調查,市民對政務辦理的滿意度提升2個百分點。來自廣州市政務辦的調查數據顯示,廣州微信“城市服務”上線以后,城市居民滿意度提升了4.2個百分點。
近日微信推出了“生活繳費”功能,可以直接用手機繳水電煤,據稱已經覆蓋27個省約5億居民。
結語:國家戰略“互聯網+”的大命題下,騰訊公司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產品為依托,踐行“智慧城市”的發展。微信城市服務解決了過去中國信息化建設投入大、產出低的問題,并在政務部門與用戶之間搭建橋梁,同時撬動了公共部門的創新協作。然而,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雖然騰訊具備各方面的優勢也做出了標桿性的實踐成果,但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他的互聯網公司也在迎頭趕上。對于未來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設與創新,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做出更大貢獻,騰訊在此方面已經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