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傳統的農耕大國。1978年,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期的德國9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中國只有19%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面對今天智慧城市的需求,西方城市的目的和訴求與中國有著很大不同。
對于西方來說,城鎮化和工業化早已實現,如何再次釋放城市的活力,是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的關鍵。
但對中國來說,正在經歷今天全球化這個環境下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四重疊加的歷史變革。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如果抓住這個 “新四化”的歷史機遇,我們就能擁有后發優勢,借鑒西方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經驗,少走彎路,快步直達,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夢想。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們今天要實現的智慧城市建設,要比西方國家有更多的復雜性,更多的差異點,更多的階段性。
自2014年以來,對于中國當前階段,智慧城市要做什么,經過幾年的試點和實踐,從中央到地方都已經形成基本共識,那就是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民生服務為抓手。作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探索者,我們在這一過程中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對此我深感欣慰。
安東尼·湯森,作為全球智慧城市研究的學者,通過本書,為我們描繪了未來若干年人類智慧城市的面貌,也同時展現了未來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思想、經驗和案例,為我們洞察世界的發展,把握時代的脈搏,提供了借鑒,是值得一看的好書。
我非常認同湯森在本書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全世界最智慧的城市,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草根與社群的科技參與,將是改變城市的主要力量!”
毫無疑問,人類終將生活在城市。智慧城市為每個生活在城市的人帶來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更多的參與機會,帶來了幸福和繁榮。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每個公民都能夠積極參與到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為自己營造美好的智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