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中國大講堂第二期““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建設浪潮下的人才”開播,節目中,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智慧城市與電子治理研究所所長周向紅女士就我國智慧城市發展和物聯網的人才發展現狀為主題講述了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在智慧城市中人才建設中的計劃,以下為視頻實錄:
現在對于物聯網的綜合性應用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我們也了解到現在的高端科技人才的緊缺,可能就是物聯網下一步行業發展所要遭遇到的重大挑戰。在人才短缺情況下,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技術實踐,可能都會處于一種低迷期,如何能夠有效、快速地培養出這方面人才,顯得迫在眉睫,我想可能除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有一些政策扶持之外,咱們師資力量,以及專業課程針對性的制訂也是特別重要,周所長我們也了解到,其實同濟大學也是在這次獲批新增的物聯網本科專業,咱們的學校也是在其中,而且咱們的學校也已經增派了關于智慧城市人才培訓的這個項目,面對新增的這個培訓項目,周所長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新技術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問題呢?
感謝主持人,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分享一下我們在工作當中的一些設想,一些想法。首先我今天到這個演播廳過來的時候,路過航天橋,看到航天橋下面有一個字寫出來智能電動車的充電,我當時想這個時代發展是快,從馬車,到電動車,這時代發展這么快,它的確也迫切需要無論哪一個,包括個人也好,行業也好,培訓機構也好,可能都要做出回應,也就是剛才姚院士所提到的,他覺得物聯網專業一個設置的必要性。必要性肯定非常重要的,需要對現實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
第二個,從這個過程當中也對教育界也提出非常嚴峻的話題,我們很早很早就知道,我們在教育界當中有一個金口玉律就是說要因材施教,現在要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之間的矛盾怎樣來解決,這實際也是我們大家一直要考慮的一個話題。在這個過程當中高校應該怎么做,設置這樣一個專業是不是就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了,我想可能要從三個方面高校要注意的,第一個就是說我要設置這個專業,那么怎么樣來設置,比如第一個,課程的大綱,專業的設置,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家需要不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出來,或者說在這個標準過程當中每個學校會有一個一家而應的板塊,就是說我有一些標準是跟教育部一樣的,再有些特色,這是第一塊。
第二塊,很重要,就是誰來教,師資很重要,包括我在內,我們可能都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師資怎么樣來完成。除了老師學習以外,是不是要形成雙師資,除了學校的老師以外,企業方面的導師,雙師資是不是要進行組合。
第三塊,學生怎么學,他的教學方式,像伊勒令(音)等等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等這些方面怎么樣做,也就是我們剛才講第一個是非常必要,第二怎么樣來做,第三塊就是我們同濟大學在這塊做的時候可能也會有些嘗試,總體來說我們現在感覺實踐是遠遠超過理論的發展。
也就是說實踐在推動我們理論在往前推動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那么怎么做呢?我們現在一般情況下首先在老師當中,我們先形成一個團隊,比如既有做商業模式的,像我們經管學院,像我們這一塊研究可能是偏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創新的,那么還有計算機軟件學院,也會有城市規劃、土木等等,形成一個多學科交叉補充這樣一個團隊來做。
第二塊,在教學過程當中,在設計當中,就有理論板塊,也有案例板塊,也有實踐板塊,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同時也根據學生每次反饋過來的一些熱點問題,再進行一些菜單式的教學,這樣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總而言之,我個人在想時代發展是非常快,我看主持人非常年輕,像我們剛畢業的時候我們當時計算機還有個專門的房間,我不知道劉洋知道不知道,我們專門有一個房間叫機房,有一個專門的房間管理計算機,現在計算機隨手就可以拎一拎了,所以迭代也好,革命也好,等等這些詞語都迫使我們需要變化和創新。我們也是需要繼續觀察,我可以分享的心得就是這樣一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