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萬壽賓館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發掘智慧城市創新價值,把握智慧城市主流趨勢"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為指導單位。大會邀請了國家部委領導、省市經信委、科技廳(局)代表、行業專家、優秀廠商及業界主流媒體約300余人參會。
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就"智慧城市模式創新"問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他總結了新時代中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以及對智慧城市的界定。他提到技術基礎,大數據與社交化、泛在化融合產生新模式,并特別闡述了智慧城市模式創新的領域和關鍵問題。
在主題演講開篇中他對信息化的新理解進行了闡釋,他表示,我們對"國家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全球性"這句話的理解是要認清全球性時代特征及發展大勢。那么在新信息時代中,對智慧城市的界定應該是,智慧城市既是信息時代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又是實現城市科學發展的新模式。
他提到,信息物理融合系統是一個綜合計算、網絡和物理環境的多維復雜系統,智慧城市是它在城市的應用;大數據利用的能力則將成為智慧城市認知和決策的關鍵支撐。同時,高新民理事長還通過當前互聯網數據規模2.8ZB,到2020年將會膨脹到39ZB(40萬億GB)的數據案例直觀表述了大數據技術將在城市規劃、運行管理、公共服務、企業經營等領域率先應用的重要性,它將為決策和公共治理提供重要支持。
隨后,高新民理事長指出,在未來各類互聯網應用中需借助社交化和移動化的路徑,實現數據更為海量的產出、更為有效的融合和挖掘,從而形成依靠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因此大數據與社交化、泛在化融合產生新模式是大勢所趨,從而得到的啟示是,應該怎么把握智慧城市模式創新的領域和關鍵所在。
他詳細談到,智慧城市模式創新的領域和關鍵要素包括:大局思維、多方參與、數據開放及商業模式。這些要素的要求即是,要充分考慮從城市的規劃、管理、服務整個過程,讓市民參與到城市改善和公共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政府要進行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并通過開放數據發揮巨大價值;同時,建立可持續的政企合作模式,鼓勵商業模式的創新。最終形成創新的產業經濟,融合的信息服務,統籌的城市管理,有效的政府治理,以及一流的信息基礎。
而在新型城鎮化方面,高新民理事長提出需要優先開展智能交通及公用事業的智能化,面向領域,而非行業,進行深度整合。在建設的同時更要思考相關的幾個重要問題:領域發展的愿景和狀態目標是什么;如何確立領域關鍵要素及其信息網絡互聯,包括接口和數據標準;以及如何確保系統及關鍵要素狀態信息的持續、可靠地感知,在系統的治理機制上,如何實時適應條件、環境變化等等。
在演講的最后,他詳細談到探索可持續發展機制與PPP模式的相關內容。他闡述道,PPP模式的最高原則是要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參照互聯網企業經驗,應該先實現"基本服務免費,增值服務付費",其次是"后向收費服務"(即,政府允許一些增值服務收費)。他總結到,新的商業模式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滿意,同時讓政府服務到位,體驗更好,社會投資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在這幾個方面做到"三贏"。
高新民理事長最后強調,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時代城市發展的新目標,也是新模式,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規劃要全市一盤棋,以各領域戰略目標為導向,設立若干主題,按機構職能和事權分解任務,確立在協同機制作用下的可操作行動。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與面向突出矛盾的信息化進程銜接好,同時利用好ICT發展新機遇做好模式創新;在建設中更要做好全局觀念、多方參與、數據匯聚、商業模式這幾個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