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隱藏著巨大的寶藏,也就是城市數據資產。發掘這個寶藏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實現多元化投資建設與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
燃氣發生泄漏,感應器在第一時間感知到,并將這一信息傳輸到終端控制系統。終端系統接到信號后,帶有自動開啟功能的窗戶被打開,裝有感應器的燃氣閥門也同時自動關閉,一場燃氣泄漏事故被及時避免。因為安裝了門磁震動感應器和智能云眼,用戶通過手機第一時間就能獲悉家中情況。
如上,煙臺市民已經從“智慧城市”建設中感受到了多種便利。
“該系統已經在黃海社區、海信花園等小區投入使用。”11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濟南)國際信息技術博覽會”智慧城市展區,該系統的開發商煙臺惠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孫家利,在給經濟導報記者現場演示上述智能家居系統的工作情況時介紹說。
山東自去年1月啟動 “智慧山東”試點建設以來,已在濰坊、威海、煙臺等多市圍繞交通、醫療、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點領域,開始逐步展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智能應用和服務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
在收到便民成效的同時,“智慧城市”的推進也讓主導這一建設的城市管理者感受到了困難與壓力。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從總體上看,我省智慧城市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與構筑‘智慧山東’的目標任務比,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定位不清,多數缺少頂層設計和規劃,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推進機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不夠,部門間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亟待解決。”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楊少軍在當日舉行的全省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暨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論壇上說。共享數據消滅信息孤島
上述問題并非山東獨有。
“目前全國有超過400個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覆蓋東、中、西部地區,其中包括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一些發達地區的縣、鎮乃至社區都參與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表示,大部分城市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基礎設施與信息資源建設開放共享不足。
對此,浪潮集團智慧城市事業部負責人王大偉表示:“國內目前開放數據集最多的城市為306個數據集,遠低于國外開放水平。”
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意在發掘其中商機的企業,正著力開拓三、四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市場,但成效并不盡如人意。“我們發現這些城市提升‘智慧’水準普遍面臨挑戰。”11月28日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中國華戎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監鄭波說。
他表示,挑戰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差異較大;由于經濟水平不同,不同級別的城市存在較大差異,由于發展歷史原因,同一個城市的不同部門存在較大差異 (如公安和農業)。其次,各政府部門存在嚴重的信息孤島和重復建設問題。由國家和部委主導建設垂直系統的IT系統相互獨立,無法進行互聯互通。另外,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各系統重復建設,數據重復錄入,資源浪費嚴重;本級政府缺乏對各部門數據進行整合的機制和手段,無法整合資源實現共享。
盡管如此,山東在政務信息資源整合方面還是獲得了一定進展。
據導報記者了解,今年4月,山東省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開通,省公安廳、人社廳、民政廳、工商局和衛計委等首批10個部門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已累計交換數據200多萬條,取得了明顯的應用成效。
“消滅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就要進一步開放和共享數據。”為山東上述平臺建設提供技術服務的山東計算中心戰略發展部負責人李剛對導報記者表示。
針對共享數據帶來的安全問題,李剛透露,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對個別信息隱秘等技術手段進行處理。
對數據開放帶來的問題,王大偉建議用立法保障,同時,政府要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就需要將數據結合,并在此基礎上開放數據資源,由開發者挖掘數據這座礦山中暗藏的價值,形成各種政府創新應用,幫助政府創新治理、服務方式,讓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智慧的服務。多數缺乏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的缺失,正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在李廣乾看來,雖然大多數城市都發布了規劃,但是仍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將智慧城市建設與一般建設項目等同,安排了建設資金卻沒有安排運營維護資金;將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與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建設等同管理;缺乏合適的運行管理模式;缺乏科學、實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缺乏適合不同類型城市使用的建設與運行模式。
“建設管理的工作機制還需要理順,公共資源的共享還缺少強有力的協調機制。”濰坊市經信委副主任郝萬亮在肯定該市 “智慧城市”建設成績的同時,也意識到智慧城市建設中欠缺一些頂層設計的工作。
針對頂層設計缺乏問題,有關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規范也在推進中。據悉,國家標準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始研究制定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目前已形成了總體框架草案,明年將下達30多項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標準。山東將盡快制定一批全省智慧城市地方標準,發布相應的技術規范。運營和服務模式待解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到底是靠政府主導還是要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呢?
“具體的智慧城市項目中,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李廣乾說,缺乏機制體制創新,規劃建設不合理,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不能相互促進、項目融資等問題日漸突出。
智慧城市建設的融資來源正在趨于多樣化。據統計,全國193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中,目前共有超過200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了1.6萬億元,平均每個試點城市有13至14個重點項目。從資金來源看,智慧城市項目的資金來源中,一般是財政投入占20%,銀行貸款占20%,企業自有資金占33%,其他的27% 是園區等方面投資。從資金用途來看,投資額度最大的是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等,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信息平臺等。
鄭波在三、四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中也發現,政府對很多智慧城市項目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建設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受制于本地發展水平等。
他認為,智慧城市已經不是以前單純花錢做項目,而是需要兩只有力的手—“提高民生的抓手”和“推動產業升級的推手”。智慧城市中隱藏著巨大的寶藏,也就是城市數據資產。發掘這個寶藏必須通過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來實現,通過技術創新,打造智慧城市的大腦,建設科學的城市治理體系;其次,通過模式創新,實現多元化投資建設與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建設;服務創新,建立基于數據融合的惠民服務與大數據相關服務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