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數據應用為基礎的智慧城市建設將決定著未來城市發展的質量,今年以來,我們圍繞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在國家治理尤其是城市治理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調研。” 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說。
賴明是在住建部近日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暨設備博覽會上做出上述表態的,這也是智慧城市領域規格最高的年度盛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住建部獲悉,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智慧城市主管部門領導出席本屆會議。該會議的主題亦為大數據。 根據全國政協的調研,在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為智慧城市崛起提高支撐之時,仍然面臨發展戰略不清、管理機制不健全、技術人才匱乏等諸多問題。 大數據是“樁基工程” 據住建部總規劃師唐凱介紹,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從概念走向落地,目前,有超過400個城市公開宣布建設智慧城市,在地理范圍上覆蓋了東中西部地區。 雖然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逐漸落地,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整合大數據是 樁基工程 ,目前為止,大多數城市的數據都是放到各個委辦局信息化數據當中,每個委辦局做自己的信息化系統,買自己的軟件、硬件和服務。”立得空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晟亦介紹,但是,這些數據彼此之間是不能夠互聯互通的。
九成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學友也認為,這樣易導致一個城市內部形成若干個信息孤島,不利于整個城市運營管理。 全國政協基于大數據的調研也顯示同樣的情況。據賴明介紹,由于技術規范不一致、準確性和一致性差、安全責任不明晰、目標利益不協調等,各地方、各部門成為信息孤島。 以某地級市為例,賴明介紹,相關系統設計的信息采集重疊率達到82%,信息不一致率達到27%,信息不完整率達到43%,存在大量的重復投入和信息盲點。 與此同時,賴明表示,支撐我國大數據平臺的軟硬件仍然受制于人,即使國產的計算機,網絡設備也大量采用國外芯片,短期內仍不具備完全國產化能力。國內信息安全命脈幾乎全部掌握在外國企業手里。 “大數據應用的標準、評估、分析等技術研發有待推進,現有的信息安全手段難以滿足大數據應用的安全要求。”賴明如是稱。
此外,賴明認為,有關數據產權、數據公開、數據使用、數據安全等方面也存在法律法規缺失等問題。 建議制定專項規劃 賴明表示,國家層面還沒有形成統籌把握大數據發展趨勢、推進大數據應用的整體思維和發展規劃,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很多頂層設計和戰略構思落不到實處。 針對我國政府部委信息化部門的調查顯示,近四成未對大數據提升業務能力給予充分重視,僅有5.6%的部門將數據分析視為業務核心競爭力,一些部門對利用大數據持觀望態度。
在賴明看來,為促進我國大數據產業乃至智慧城市的發展,要摸清底數,凝聚共識,盡快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把數據主權納入國家核心利益范疇。 與此同時,確立大數據技術進步和產業培育的發展路徑,納入“十三五”規劃,并制定專項規劃。 郭晟也建議,推進大智慧的應用,應該成立強力機構,統一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城市的大數據。 郭晟認為,當前人口、地理信息、交通、環境、醫療等城市的各項數據大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只有政府率先開放數據,才能帶動企業乃至全社會開放數據。
賴明建議,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基礎上,可以制定《政府信息數據公開法》,保證政府數據在風險可控原則下最大限度公開,明確公開數據的條件、規范和保障。 “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信息數據法律體系對促進大數據的使用和智慧城市的建設也異常重要。”賴明進一步解釋,比如加快制定涉及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政府保密數據采集、使用和保護的基礎性法律;制定關于數據產權歸屬、轉讓和涵蓋數據采集、存儲、加工、傳遞、檢索、授權應用等環節的法律法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