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實質是信息化在城市建設、管理、運行的高度融合,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面向公眾、面向社會,實現智慧化管理和服務,整體提升社會公眾生活品質與形態,提升社會構成品質即服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規劃師唐凱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暨設備博覽會上表示。
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00多個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覆蓋了東、中、西部地區。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也開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湖北、湖南、山東、遼寧、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群”。
“未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醫療、智能電網、數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醫療信息化、綠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計算、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將長期受益智慧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唐凱表示。
業內人士預計,“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高達5000億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的產業機會。長期來看,智慧城市投資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隨著政策進一步落實,智慧城市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并輻射整個智慧城市產業鏈。
多項政策支撐智慧城市發展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規劃》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并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目標。
“這些政策密集出臺,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做出了部署。特別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都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唐凱表示。
當前,隨著智慧城市信息新應用與新服務的不斷產生,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首都信息發展股份、大唐電信、三星、同方科技、ESRI、花旗銀行、渤海銀行、富誠基金、廣聯達、超圖軟件、中地數碼、立得空間、華為、中興通訊、神州數碼等企業先后躋身智慧城市市場。這些企業的進入加快了智慧信息市場的擴張,同時也為推進智慧信息企業的創新與變革,為整個智慧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智慧城市作為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新模式和新階段,將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建設過程。據預測,未來10年,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其中,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2015年將達到150億美元。
“智慧城市要求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網絡安全長效化,這就給多個產業和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高林表示。
制定標準已成共識
2012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進行的智慧城市標準化需求調查顯示,從企業層面來看,一方面智慧城市缺乏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指導,另一方面缺乏相關的標準。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建設缺乏城市部門間的協同協作,缺乏相關的標準。高林表示,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產業界、用戶,還是城市管理者,對標準的需求已達到一個共識。
“目前,標準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起到五個方面的作用,”高林表示,首先是促進城市各相關利益方達成共識,什么是智慧城市,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看法,不同部委有不同的意見,相關方認識的統一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促進資源共享,保障互聯互通。第三,促進產業鏈的分工和降低成本,帶動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第四,推廣最佳的技術和實踐,提升服務質量。第五,避免重復投資,減少資源浪費。
近年來,各個智慧城市相關方都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標準的制定。2013年10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科技部發布了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動我國自主創新成果在試點城市中的應用,同時開展智慧城市標準的試點、驗證和示范工作。2014年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9個部委批準成立了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專家咨詢組,啟動智慧城市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工作,首批下達了《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等五項國家標準,以指導推進智慧城市國家標準制定、國際標準化工作以及標準服務體系建設。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二部副處長劉大山介紹,后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繼續聯合行業主管部門、地方管理機構,產學研各界共同推動智慧城市國家標準的研制工作,形成我國統一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為建設智慧城市提供標準依據和指導。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OA)分技術委員會牽頭負責的《智慧城市SOA標準應用指南》、《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和《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指標體系第2部分:信息化應用和服務》均處在草案階段。下一步,SOA分委會將不斷探索完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基礎性、急需性重點標準研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推進信息技術及電子電工領域智慧城市標準規劃、研究、研制,開展SOA及智慧城市標準試點驗證,為后續的大范圍應用奠定基礎。
此外,今年7月,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下,首批17個智慧城市專項聯合實驗室揭牌。據悉,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將主要聚焦于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安全、水務工程、建筑節能、智能交通、公共信息平臺、信息安全、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科研和標準建設,協助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建設和規劃工作,并為試點城市提供業務咨詢和服務。
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代表萬碧玉博士表示,組建聯合實驗室旨在聯合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機構、高校、企業等籌建國家級智慧城市研究機構,使命是從國家層面上探討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制定適應城市發展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設管理技術與工程標準、評估標準,建立城市規劃、交通、水工程、能源等城市要素模型,促進現代科技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中的綜合應用,整合信息資源,推進產業轉型,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實現城鎮化與城市管理的協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同時,住建部正在編制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標準體系的國家標準,該標準將是國內第一個指導與評價智慧城市的國家標準,也將第一次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管理進行科學規范,建立統一合理的智慧城市模型和建設管理的指標,為各地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程度、水平和效率的評估提供統一的依據。預計將在今年內完成相關的編制工作并提交評審。
“智慧城市是一個創新的概念,是一種采用以信息化為主的現代科技來提升城市管理服務能力的方法。不同的領域,對智慧城市有不同角度的詮釋。”萬碧玉表示,但智慧城市的最終落腳點還是打造以人為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