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道路上的80萬盞路燈,將不只是照明的工具,它們還成為通訊設備和城市信息平臺,融入信息交互系統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的監控體系之中。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都市產業處處長劉波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透露,今后,這些路燈將集合光伏照明、微基站等設備,成為一個個小型城市信息通道平臺。而目前,“智慧照明”項目已經啟動,路燈的樣機已經出爐,將在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期間展出。
過去,“智慧照明”屬于節能系統、智慧城市,并不隸屬于都市產業處管轄范圍,但如今,已間接歸口為經信委都市產業處。“創新設計”的價值在各行業作用越發明顯。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也被稱文化創意產業“10號文”),加快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體制創新、基層創新、跨界融合等都要求我們對設計產業有新的思路、新的發展規劃,智慧照明是一個集成性的工程,其中涵蓋照明、節能、微基站、信息交互等技術層面內容,也涵蓋工業設計部分和環境設計,上海正在把"設計"這個概念牢牢地樹立在我們產業發展、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里面去。”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耀新也曾表示:“抓住創意設計就是抓住了智慧制造、數字制造和綠色制造的牛鼻子,它將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依靠擴張生產規模、資源開采和簡單降低成本來發展的先行發展模式,變為5R原理下的閉環生態經濟系統,對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等上海"四新"企業的發展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
這正是創意引領生活的例證。類似的充滿創意的項目在上海將出現許多。10月9日起,為期一個月的“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就將展示關于未來城市生活的無限可能性。
以創意激發文化積淀
“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是一個表象,實際而言它是一個集"大舞臺、大平臺、大講壇和大展臺""四臺"于一體,來提升、推廣上海產業轉型的新成果。”劉波英介紹說,“上海整個經濟轉型很快,但是產業轉型到底從哪個切入口切入,設計是上海下一步產業轉型的一個切入口,設計加創意,科技加文化,就是設計、創意、科技、文化具有極強的產業推動作用,這也是"四新經濟"的一個具體抓手。”
基于這樣的定位,在整個活動周的策劃中進一步強調“設計”的專業層面,突出“設計改變生活,設計優化生活”兩個核心點。在上海展覽中心的活動周主會場將主打“親民”、“生活”與“專業”,所有參展創意設計成果或許看似普通,但背后卻充滿設計故事。一把來自北歐、看似現代的椅子卻有著50年的歷史;一款小朋友戴的“卡通手表”卻有著“智能故事”,還是《爸爸去哪兒》的御用手表;40個國家的首飾藝術家用全手工打造金屬首飾;D&AD黃鉛筆與黑鉛筆展展示全球50年來最經典的廣告與設計作品等,都將登陸活動周現場。
在采訪中,劉波英也提到,以往上海有很多老品牌、老字號在全國產業界都非常有影響力。現在,老品牌如何創新、不斷豐富品牌內涵,是擺在行業建設者面前的重要問題。“品牌價值越來越好,是有一個條件的,它應該越來越有內涵,而不能透支品牌的內涵。”事實上,隨著上海城市魅力的提升,創意設計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文化的快速成長,越來越多的上海本土設計品牌和國際品牌,都將“Shanghai”視為國際認可的重要品牌之一,產品背后印有“Design By Shanghai,Creative in Shanghai”等詞匯的產品越來越多。ART EASY將著名藝術家張桂銘的作品進行再次創意設計,與上海牌手表結合;上海品牌瑪戈隆特結合亞信峰會主題設計的國宴餐具;香港品牌馬德沙(Mendoza)在最新款箱子上打上“Creative in Shanghai”標志。
"上海"這個品牌有很多優勢,一個是歷史賦予的優勢,一個是上海過去一百年來海派文化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讓不同文化的要素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在設計領域,上海能夠快速地跟上最先進的步伐。這是一般城市無法做到的,上海舉辦活動周秉承的一個觀念,就是要強調海派文化的傳統,就是海派文化不能只是一個概念,它一定要貫穿在我們的行為準則中以及我們產業發展的理念和成果之中去。”劉波英表示。
揮舞魔法棒
在劉波英看來,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強調:創意產品不但要有豐富內涵擴充外延,還要強調高端性與參與性。高端性就是要做示范引領,如展示當下國際設計中最新理念、最新趨勢的成果,這將為各類企業提供借鑒,了解創意設計如何支撐一個產品贏得市場,贏得未來。參與性,就是要好好培養基礎,提升市民對設計領域的愛好,并且提供預約銷售服務,讓市民在生活中使用這些產品。劉波英表示,市民愿意去消費創意產品是其參與的重要標志之一,而設計產品則是進階,只有消費才能建立全民對設計認知的基礎。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的“四大”意義就在于此,讓前沿性的創意設計產品有效展示與發布,讓創意設計人才在此互動交流,讓市民參與了解和消費創意設計,讓借助創意設計融合實現轉型發展的企業在此秀出成果。
上海目前是國際十一大設計之都之一,上海對自己也有一個明確的國際定位。上海的產業發展方向是提升競爭軟實力,從這個意義而言,設計之都活動周就是擴充和提升城市軟實力、國際競爭力的抓手和平臺。
本次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期間,全市范圍共有近100場創意設計響應活動,涵蓋展覽、論壇、評選等各個層面內容,這背后是活動周帶動各個區域、各個行業的聯動與互動。“活動周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內涵越來越豐富,寬度和深度現在也有了一個質的變化。它的國際性、引領性、互動性、參與性和專業性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劉波英表示。
據了解,上海現在已經逐步強調各個行業領域都要貫徹和植入“大文化、大創意”這個概念,如在農業領域,傳統農業不植入新經濟要素,不植入創意的話,它的增值空間就會很小,農業就無法提升,而將創意設計融于其中,農業就不再是傳統農業了,它將是一種新農業樣態。就是把農業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推銷進行顛覆,顛覆傳統方式。同濟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與崇明共同打造的“設計豐收”項目就是在做提升農業附加值的工作,而位于上海楊浦的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則提出了“辦公農莊”的概念,將顛覆傳統農業生產與流通的方式。
李耀新把創意設計比作“四新經濟”的“魔法棒”。在互聯網與智慧智能時代,設計不再單純是色彩與造型的變幻,而是包含技術、產業、業態、模式創新的智慧與知識加工增值過程。
今天設計之都活動周看似一個“周”,其實今年已經擴展到“月”的概念,未來還將放大到“季”,最終設計之都活動周將變成這座城市的一種生活方式。“每一個創意設計元素能覆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創意、創新和設計的產品能成為這個城市的無形品牌,具有強烈的體現,無論企業的積極性,還是市民的參與性,以及政府的引導性和政策的聚焦性都能夠融為一體推動設計之都的建設,這是我們今后所要奮斗的目標。”劉波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