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消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指導,中國信息協會信息服務網絡委員會、Esri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4中國城市信息化大會暨地理信息技術研討會鄭州站”在鄭州正式開幕。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與大家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在演講中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國目前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第一,智慧城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促進城市的發展,有幾個根本的動力:第一,要帶動經濟的發展。第二,能夠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現實的問題。第三,要瞄準未來的競爭。通過使用新的創新技術手段,來使城市具備在未來的競爭力。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技術的驅動,因為這些年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之快,其應用可以說是風起云涌,如火如荼。
第二,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經有數百個城市明確表示要建智慧城市。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會比國外熱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的城市發展,包括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目前都處在一個多重轉型的過程中,都急于尋求新的突破,急于找到新的路徑。智慧城市的提出恰逢其時。另一方面,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具備的政治優勢,政府或者高層領導一旦重視起來,那么就會很容易帶動各個地方的發展。
第三,智慧城市建設了這么多年,并沒有哪一個城市可以稱作智慧城市,可以跟著去學習,可以去參照,可以做標桿。第四,在很多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出現了很不智慧的做法,例如高度雷同的規劃。
第四,在城市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應該統稱為信息化的城市,也就是信息社會的主要城市形態。無論使用什么技術,只要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發展的行為,我們都稱之為城市的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這個城市就變成信息化城市。這是一個基本的概念。
針對智慧城市如何建設,他希望每個城市都能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獨特的道路,而不是千篇一律。但是有一些共性的東西可能還是應該堅守的。
第一,堅守目標。我們應該回到城市發展的原始的目標里面去,人們到城市里來是為了生活更美好,讓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應該是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和根本目標。城市信息化的建設或者信息化城市的建設,也不應該偏離這樣一個目標。包括在城市的基本功能的實現,承載功能、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都應該是城市信息化發展過程當中應該關注和服務的。
第二,認清方向。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是信息化城市,也就是符合信息社會發展規律和內在要求的城市形態。
第三,要進一步把握信息化城市或者未來城市的一些特征。從內涵上來說,就是要充分實現信息化的新型城市形態。它的基本特征應該與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征相一致,也就是知識型經濟、網絡化社會、服務型政府和數字化生活要基本配合起來。同時,它可能還會有一些外在的表現特征,比如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多中心的空間布局,智能精致的城市管理、透明高效的政府治理、彈性軟化的產業形態等等。
第四,要遵循一些規律。首先要遵循信息技術革命自身的一些特有的發展規律,同時要遵循整個社會的發展規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它的一些發展的內在規律實際上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不能沿用過去傳統的手段、方法。同時還要尊重城市自身的發展規律。城市發展規律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也有它一些新的特征和要求,跟過去是不一樣的。
第五,要弄清楚自身發展的現狀。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面臨不同的任務,對自己的位置也要找清楚??傮w來看,我國現在的信息化城市發展存在著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發展路徑不清晰的基本特點,這些發展的現狀要有一些清醒的認識。
第六,對于每一個具體的城市來說,找準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在方法論上,我們曾經把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階段分成準備期、發展期和提升期,同時也根據各個城市自身的經濟社會特點和信息化水平程度,把它分成了后發城市、問號城市、潛力城市和明星城市四個不同的類型,這個不同類型的城市實際上它可選擇的路徑也應該是不一樣的,面臨的任務也有所不同。找準這樣的位置,就能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第七,要確定好任務。一般來講,城市信息化的建設可以從支撐體系、應用體系和保障體系三大塊內容去設計自己的建設任務。每一塊的任務具體怎么選擇,還要根據它自身的特征和發展階段來確定,但是最終要確保它的三大功能的實現,最終去實現信息化城市的完備發展。
第八,化解矛盾。我們研究過程中得出,在中國這樣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的發展過程當中,一個城市往往是面臨三大基礎性的矛盾:第一個基礎性的矛盾,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承載能力不足的矛盾。比如,霧霾天、交通擁堵等等。第二,經濟發展比較快,但是社會發展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住房、就業、醫療、教育等等不足,存在著很多的矛盾。第三,工業社會的基礎與信息社會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先進的信息生產力與落后的生產關系之間不相協調之間的矛盾,這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多的。
第九,在了解到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選擇好策略。從全球和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的類型來看,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五種類型:一是管理導向型,二是產業導向型,三是綠色導向型,四是民生導向型,五是品牌導向型。每個城市選擇自己的策略的時候,要根據它自身的條件和特色來選擇好發展策略,用這一個策略把整個的智慧城市建設的內容全部給它貫穿起來。
第十,每個城市都應該尋求創新突破,千萬不要搞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在頂層設計和尊重創新之間要進行協調好。第二,處理好本地應用與覆蓋全國的關系。第三,表層應用和深度需求挖掘之間的關系。第四,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社會共同參與之間的關系。
第十一,要加強保障。也就是做好策略選擇的同時,要做好規劃的制定、規劃的實施、政策保障、制度標準的建設以及績效的考評等等,這些也得跟上去,否則再好的規劃可能是一紙空文。
第十二,還要小心一些陷井。我們在研究過程當中提出了六大認識誤區,這六大認識誤區都不是理論上的,實際上都有很多的類證在里面,這里面包括工程先驗論、概念唯上論、條件不足論、技術決定論、投入決定論、產業至上論等等,這些都是工業化思維帶來的,信息化就應該有一些新的思維。
最后,張新紅總結道,第一,城市發展的根本目標是讓人們生活的更美好,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城市建設一定要把握住這一點不動搖。第二,所謂的智慧就是少點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