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寬帶化、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創新和發展,各地也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
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京交會”《國際智能建筑與綠色節能技術發展》論壇上,中國數字城市建設中心規劃處處長楊德海介紹了我國智慧城市試點的進展情況。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信息顯示,截至2013年底,公布了兩批193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涉及重點項目近2676個,遍及中東西部各地區,涵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設計總應用投資超過1.6萬億元;每個試點平均13~14項重點項目,平均投資額度為83.40億元。其中,財政投入占25%,申請銀行貸款占20%,企業自有資金占33%,其他資金來源占22%。
目前,第三批試點城市正在擬定當中。“十二五”期間用于“智慧城市”各方建設的投資總規模預計有望達5000億。
通過對前兩批智慧城市試點進行分析和總結,楊德海指出試點存在以下共性:智慧城市向縣鎮一級延伸,同時出現智慧市群落;東部成為智慧城市發展主要區域,中西部智慧城市數量不斷增加;新城區和園區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突破點;智慧項目建設資金構成多元化。大部分項目需要大量社會資本的投入,而且很多項目建設運行都考慮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已漸漸形成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局面。
經過前期試點,智慧城市的內涵得到了拓展:從手段上,通過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題。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動管理創新;從內容上,涵蓋城市產業、民生、環境、防災減災、行政治理、資本配置等;從理念上,以智慧系統為“粘合劑”,將集約、低碳、綠色、人文等新理念融入城鎮化全過程;從難度上,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難點在于,通過信息共享、系統共生來消除部門“信息孤島”和利益壁壘。
與此同時,智能城市建設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概念不清、外延不明。有些地方的所謂智慧城市規劃,甚至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無線寬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術思路和模式。二是進一步加劇了業務系統的信息孤島局面。智慧城市建設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積極地推動,而條線業務部門對此并不熱心。條塊分割問題一直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頑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設并不能緩解這一問題。三是未能充分結合當地實際和現實問題,“一城一策”地研究智慧城市發展目、實施路徑,多數城市未制定強有力的政策、制度和人才措施。四是資金落地困難,無法保障智慧城市順利推進;五是信息網絡安全問題繼續受到冷落。六是智慧產業的帶動重視不夠,產業發展契機的利用。
通過對智慧城市試點進展情況的介紹和分析,楊德海提出了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愿景:即城市建設科學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細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產業發展現代化。
編輯寄語
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先進城市的發展共識,已成為眾多城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城市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智慧城市的建設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循序漸進,更應突出重點。建設智慧城市應以人為本、面向需求,充分整合城市各類資源,加快構建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深化重點領域的智慧化應用,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會服務,實現更為科學、智能的城市管理。
延伸閱讀
智慧城市的概念對于地方政府已經耳熟能詳,而對于很多老百姓可能還有些陌生。智慧城市是突破當前城市發展瓶頸的一種新理念和模式,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增強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務普惠、政府效能提升,最終目的是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提升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挑戰是:信息依據類別、行業、部門、地域被隔離;信息之間的關聯性被割裂和遺忘;信息的利用由于技術障礙和體制弊端而受限制。智慧城市的本質是要實現城市范圍內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不同系統之間按需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從解決城市實際問題入手,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各方面的均衡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