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迅速興起。2012年底,由住建部牽頭,會同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8部委全面推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并開始實施智慧城市試點工程。2013年8月15日,嶗山區成為青島市第一批入圍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的單位。半年多時間過去了,代表未來社區發展趨勢的智慧社區已建成什么樣子?智慧城市究竟智慧在哪兒,能夠讓我們的城市真正“智慧”起來嗎?
門窗將會智能報警 蔬菜可以私人定制
在嶗山區魯信長春花園小區,將有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這樣的服務:訪客想進入小區需要和衛門說清楚要去誰家拜訪,此時門衛掏出自己手機,輸入相關資料便可得知小區是否有這位居民,此時他可在線征求住戶意見要不要放行,一旦訪客開車進入,其在小區內停留的時間會被同時記錄,超過規定時間將被收取停車費;小區4樓以下居民,可選擇安裝智能報警系統,在門窗鎖定情況下,被打開一定的幅度將會智能報警;小區公共場所實現360度全方位監控,信息將被實時發送到小區的安防監控中心。
在便民服務方面,小區業主只要通過手機終端,即可自主繳納各種物業費、報修或者安全投訴;如果犯懶不想做飯或出門吃飯,只要手機下單,社區附近大大小小的店鋪、超市會為你送餐;你還可以私人定制想要的蔬菜,而且通過二維碼或視頻可追溯蔬菜種植的每個流程;嫌鄰里關系冷淡,可通過專門打造的“鄰居圈”先在網上熟絡一下,甚至可在網上組織一場社區足球比賽……
這些已在魯信長春花園實現了80%。
“嶗山區去年成為青島市第一批入圍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單位,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一部分,目前已在魯信長春花園和海爾東城國際兩個大社區試點建設智慧社區。”嶗山區經濟發展局信息科科長吳小平說。
青島愛家物聯網絡公司是設計“嶗山e生活”產品的公司,魯信長春花園小區內的居民只要將銀行卡與“e生活”綁定,便可通過移動終端在家購買本地的產品和服務,并直接配送到家。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兩年前他們開始設計“嶗山e生活”這款智慧社區的產品,前前后后各種共投入600多萬元資金,正式投入魯信長春小區近10天內,已和利群、麥德龍兩個大型商場及周圍70余個體店鋪簽訂了合作關系,有120余戶小區家庭將銀行卡與“e生活”綁定。“B2C、C2C、C2B、O2O這些電商模式在我們的平臺上都有體現。”該負責人說。
而在整個嶗山區,相關業務部門已與愛家物聯、東軟、海爾軟件三個公司進行合作,打造三種類型的智慧社區。“我們希望通過兩至三年的積極探索,總結經驗,全面推廣,將智慧社區覆蓋到整個嶗山區。”吳小平說。
政府不建設智慧城市,城市就不智慧了?
2012年底,“智慧城市”成為熱詞,各大城市爭相排兵布陣,以“智慧”之名上了很多項目。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質疑這種政府主導的信息化推進能有多大功效。“政府不建設智慧城市,我們的城市就不智慧了嗎?”
針對這樣的質疑,吳小平表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社會運行、人的生活不斷融合的過程,如果政府不做這事,信息化確實還是會向前發展。但既然這是一個趨勢,那就意味著即便今天不做,將來一定要做,說到底不過是政府主動還是被動的問題。而且這種趨勢必然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做智慧城市,能帶動一批產業發展,如果早做,就能以更少的資金享受更大的成效。
吳小平說,僅智慧社區,目前我國就有四種模式:一是政府直接投資模式。這種模式耗費大量資金,以便于政府管理的功能為主,社會參與度不高;二是政府主導模式。通過政府與廣電系統和電信運營商合作,共建智慧社區平臺,由于這些企業壟斷性很高,導致這一平臺具有排他性,不易整合社會服務,居民參與度也低;三是以上海浦東區為代表的政府整合模式。即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鼓勵各類企業在智慧社區中建立信息化系統,企業自主經營。但缺乏統一的操作平臺和標準,推廣成本很高,也難調動積極性。目前嶗山區采用的是第四種—企業運營模式,即由企業牽頭自主構建平臺,為其它機構建設一個開放的端口,這種模式看起來最能調動積極性,只要有政府公信力做背書,相對容易在居民中推廣。
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是否是新瓶裝舊酒?
在2011年之前,“數字城市”是當時的社會熱點,而近幾年提出的“智慧城市”,是否只是將“數字城市”換了一個更“與時俱進”的說法?
吳小平說,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有三方面差別:第一是聯動。之前從事數字化建設,基本上是部門自己建自己的,沒有多少工作上的協同,而智慧城市是搭建資源共享和工作協同的平臺;第二是更加動態。數字化城市主要是鑒于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庫,很多數據是以“年”為單位來更新的,但智慧城市的數據是時時采集的;第三是互動。數字化城市更多的是政府做政府用,智慧城市主要是政府投、社會用,或者社會投、社會用,讓民眾參與進來,嶗山區目前要做的是,從管理往服務端引,讓居民、企業參與到其中來,真正方便他們的生活和運營。
智慧社區的這些服務能真正利用起來嗎?
前幾年建設數字化青島時,大街小巷上出現的“自助化繳費一體機”,如今大多處于“報廢”狀態。此前,亦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在魯信長春花園小區試驗過農產品配送到家的服務,但一直無法廣泛推廣。現在智慧社區提供種種服務,是否都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吳小平說,這些產品的失敗,與其群體定位、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等都有關系,目前智慧社區的試點小區以中高端為主,這些小區的業戶受教育水平較高,以企業管理者和政府工作人員為主,信息化接受度高,所以推廣起來相對簡單。但具體能不能成功,還要經過市場的檢驗。
至于企業的盈利問題,吳小平說,目前確實有一些打著“智慧城市”口號的企業通過賣監控、門禁設備掙錢,這些都不是真正做智慧社區的企業。對于那些真正做智慧社區的企業,他們可能不在乎眼前能掙多少錢,同很多互聯網企業一樣,抓緊時間跑馬圈地、占山為王才是他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