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協鑫系”H股上市公司協鑫新能源發布了其2017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根據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光伏能源業務收入和股東應占溢利分別增長95%至人民幣18億元,增長188%至人民幣4.81億元。
在業界看來,作為專業的光伏電站開發標桿性企業,協鑫新能源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意味著政策依賴較強的光伏產業,尤其是下游應用端仍然活力不減,加之行業繼續處于政策紅利期,這便為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積蓄了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顯示,公司于2017年上半年自行開發項目占新增裝機容量上升至約93%,并通過平臺招標,有效整合供應鏈體系和擴大采購量,盡享規模經濟之優勢,令普通光伏電站平均單瓦造價由2016年上年的約人民幣7.2元下降13%,至2017年上半年的約人民幣6.3元。
光伏能源業務持續增長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報告整理,期內,協鑫新能源于中國的光伏電站數目從去年同期68個增加至128個,遍布全國26個省份。總裝機量達約5079兆瓦(截至2016年6月30日約2735兆瓦)居全球第二,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86%。已并網容量亦由去年同期2182兆瓦大幅增加91%至4173兆瓦,總電力銷售約2368百萬兆瓦時,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103%。
除了總電力銷售的攀升,從上述光伏電站分布來看,協鑫新能源策略性避免了其光伏電站開發在某些地區高度集中,這無疑有利于減少棄光限電的影響。同時,公司現有128個光伏電站分布于中國26個省份,而這些省份基本屬于業界公認,具備較好太陽能資源、較好接入電網條件、消納能力強的地區。相對于此,期內,協鑫新能源在一類資源區只占公司17%的總裝機量,當中嚴重限電地區只占公司7%的總裝機量,及7%的總發電量。
當然,即便如此,棄光限電包括補貼拖欠等問題仍然是光伏應用端目前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但應該看到的是,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初衷未變,一方面,我國一直保持著,并基本可確認在未來5年內仍將持續占據全球累計、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第一的地位。
而針對協鑫新能源,報告顯示,公司期內的電價補貼應收款項約30億元人民幣。且公司第七批補貼項目已在4月份申報,目前審批工作已在進行中,“相信2017年年底將公布相關申請結果。”
降低資產負債率回籠資金
資金保障是光伏電站開發業務的重中之重。
報告顯示,協鑫新能源2017年已開始輕資產模式轉型升級和管理服務輸出的轉型。例如,協鑫新能源在5月與富陽新能源訂立合作框架協議,為目標公司提供工程設計、設備采購及施工,并在完成后提供營運維護服務。
據了解,上述協議是公司首次采納建設-移交模式,協鑫新能源希望借此有效加快公司資金循環,緩解現金流壓力及進一步降低公司負債率。
另外在2017年6月份,協鑫新能源全資附屬公司蘇州協鑫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與西安中民協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民協鑫蘇州協鑫及中民新能(上海)分別持有32%及68%股權)訂立股權轉讓協議,轉讓130兆瓦的電站股權。與建設-移交模式相仿,通過電站股權轉讓引入戰略合作者,亦是著眼于輕資產經營戰略轉型,并緩解繼續發展的現金流壓力,降低資產負債率。
在融資方面,報告顯示,協鑫新能源通過運用5年-10年長期融資租賃取代短期建設基金,為項目爭取到更低的利息以及更長的資金使用時間。報告期內,公司繼續與多家金融租賃機構簽訂融資租賃協議,當中與中信金融租賃、華潤租賃、中國金融、等機構訂立多項財務租賃和售后回租協議,成功取得長期融資租賃。此外,公司于2017年3月與中國電建集團訂立多項工程設計、設備采購及施工及設備購買協議,加快公司的資金循環。
報告顯示,期內公司已有兩個區域運維管理中心于寧夏和山西投運,可以管理半徑達200公里的區域,同時監控6個及以上電站的運營情況。協鑫新能源預計在2017年新增至少5個諸如此類的區域管理中心,從而加強電站集中運營管理,可有效降低運維成本,使運維成本下降至2017年約每瓦電人民幣0.05元-0.055元。
對于海外市場,協鑫新能源提出了實現從國內業務向國內+國際業務模式的轉型,達至2020年國際業務占公司新增裝機的30%的目標。
報告顯示,截止到報告期末,公司于日本持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在美國持有兩個大型地面電站,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約83兆瓦的項目在已經在5月底并網,而在俄勒岡州約50兆瓦的項目預計也會在年內竣工。
2017年,協鑫新能源計劃達成年內新增裝機容量1.5吉瓦-2吉瓦的目標。此外,公司表示,未來將從地面電站向地面分布式電站業務轉型,預期分布式電站業務的占比在2020年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從光伏向光伏加扶貧、領跑者、農、漁、牧、林、禽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