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業績提升很快,但薄膜太陽能技術競爭力偏弱的問題仍待解決,漢能薄膜發電的復牌前景也不容樂觀。
(香港證監會與漢能薄膜發電就復牌兩項前置要求達成共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漢能滿足這兩項要求后,就一定會復牌。)
停牌兩年后,漢能薄膜發電出現了觸底回升的跡象。4月26日,漢能薄膜發電發布2016年報。2016年漢能薄膜發電收入約44.8億港元,同比增長59%;毛利約26億港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扭虧為盈,2016年凈利約2.5億港元。
“這是變革重生的一年。”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主席袁亞彬在主席報告中寫道。
但漢能薄膜發電業績持續增長仍面臨挑戰。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仍然是如何克服薄膜太陽能技術相對晶硅太陽能技術經濟性上的劣勢。其次,漢能薄膜發電的復牌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增長能否持續
漢能薄膜發電2016年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戶用光伏產品銷售快速增長,2016年共銷售3萬套戶用光伏系統,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2.8億港元增長至約12.3億港元;二是薄膜太陽能產線收入同比增加,由2015年的約19.3億港元增長至約30億港元。這兩部分收入合計占2016年總收入的約94%。
漢能控股戶用光伏業務初始采用“直營+經銷商”的渠道模式。漢能控股2015年曾計劃發展500家專賣店和3000家經銷商。2016年放棄了發展專賣店的思路,全面轉向經銷商分銷模式。
覆蓋全國的經銷商體系是漢能戶用光伏快速增長的關鍵。漢能薄膜發電預計2017年將擁有2000家專營經銷商,覆蓋全國90%的縣級市場。
戶用光伏市場規模并不大。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將10千瓦以下的光伏系統歸類為戶用光伏。IHS Markit統計2016年全國戶用光伏市場總裝機約在550MW(2016年全國新增并網光伏裝機34.2GW)),預計2017年有望達到1.1GW。
“戶用光伏市場還處于培育期。”IHS Markit分析師謝鋒稱,目前還看不到爆發式增長的跡象。
中國工商業電價遠高于居民電價,這與戶用光伏大國德國的情況恰恰相反。這導致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下,戶用光伏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遠不如工商業分布式光伏。
戶用光伏另一種全額上網的模式,則面臨投資回報周期過長的情況,投資回收短則5年-6年,長則7年-8年。
目前,戶用光伏市場正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近年來,隨著地面光伏電站規劃規模的萎縮,主流的晶硅電池、組件商都在大舉進入戶用光伏市場。
“這對漢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漢能薄膜發電相關人士表示,如果用戶有了比較,薄膜電池在發電效率、成本的劣勢就會體現出來。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戶用光伏還在發展初期,處于“渠道為王”的狀態,但長遠來看,戶用光伏還是會回歸產品屬性,更優質、更具性價比,以及更佳售后服務的品牌將贏得市場。
漢能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制造業務長期依賴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漢能控股集團在各地興建薄膜太陽能生產基地,帶來了對漢能薄膜發電薄膜產線的大量需求。
2015年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并停牌后,漢能控股集團的融資空間縮小,漢能品牌也遭受打擊,在全國擴張產能基地的計劃已經基本停滯。
據了解,早在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前,香港證監會就注意到了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之間的關聯要求,并要求漢能薄膜發電控制其中的風險。
2015年3月,漢能曾宣布與漢能薄膜與寶塔石化、內蒙古滿世集團以及新華聯簽訂了銷售合同及服務合同,向三家出售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并折價向三家定向增發。
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停牌后,這三家均取消了股權認購計劃。寶塔石化、滿世集團還取消了薄膜電池產線的購買計劃。
滿世集團戰略發展部人士透露,滿世集團采購漢能薄膜產線的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漢能承諾負責未來薄膜太陽能產品的市場銷售。
據了解,寶塔石化得到的承諾條件與之類似。漢能采用了激進的市場銷售策略:先期提供生產設備,由寶塔石化負責運營,生產出產品漢能負責銷售,寶塔石化銷售回款后,再分期支付漢能設備采購款。
知情人士透露,滿世集團、寶塔石化、新華聯的負責人與李河君都是朋友關系,“大家都是想幫一幫他”。
該人士稱,后來寶塔石化多次向漢能發函,要求了解未來采購的產線的安裝地址、產品的經濟性、市場方向等具體細節,漢能均未答復。于是寶塔石化取消了設備采購協議。
三家外部客戶中,僅有新華聯保留了設備采購協議。2016年漢能薄膜發電銷售薄膜產線所得的約30億港元收入中,其中的約21億元就來自新華聯采購協議的后續款項。
業內公認,由于薄膜太陽能技術相比晶硅的經濟性、轉化率的劣勢,漢能薄膜發電銷售薄膜產線開辟第三方客戶存在較大難度。
過去漢能薄膜發電業績迅猛增長依賴母公司薄膜太陽能電池產能的擴張。多家媒體曾公開報道,漢能在各地投資生產基地,采用“三三制”投資原則,即漢能、地方政府、銀行各出三分之一。
觀察人士認為,漢能這種商業模式得益于漢能薄膜發電市值不斷攀高,漢能集團借此提高了與地方政府的博弈能力。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后,這種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一名漢能離職員工分析,現在的情況下,開辟新的生產基地存在難度,但已有的基地升級換代有望獲得地方政府的繼續支持。這些基地采用的是已失去生命力的非晶硅薄膜技術,如果不繼續投入升級,地方政府、銀行投入的資金將面臨風險。
上述離職員工認為,漢能過去在非晶硅薄膜太陽能技術上的布局失敗了,但收獲了地方政府這個同盟,可以期望未來漢能已有基地均升級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
復牌前景不容樂觀
今年1月23日,香港證監會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于當日在原訟法庭展開法律程序,尋求對漢能薄膜發電前主席李河君和四名現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趙嵐、王同渤、徐征及王文靜作出取消資格令。
證監會還在公告中稱,正尋求法庭頒令,要求李促致漢能控股及附屬公司支付結清漢能薄膜發電的所有未償付應收款項,并要求李簽立一份保證該等公司付款的擔保。
證監會在公告中披露,漢能薄膜發電尋求恢復其股份的買賣,證監會已就恢復有關股份的買賣訂明兩項要求:該五名董事同意不會就有關法律程序和證監會申請取消他們擔任董事的資格提出抗辯,及李亦同意不會就證監會申請法庭頒令,要求他促致及保證支付應收款項提出抗辯;及刊登一份披露文件,提供有關該公司業務、資產、負債、財務表現及前景的詳細資料。
對于第一項要求,李河君已經于2016年5月辭任漢能薄膜發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一職,由漢能控股常務副總裁袁亞彬接任。漢能薄膜發電一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稱,他將會在股東大會上辭去董事職位。
漢能薄膜發電股東大會已經定在6月8日召開,重選董事是大會的議程之一。預計相關董事將會在大會上全部辭任。
對于第二項要求,今年1月,袁亞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漢能薄膜發電正在準備披露文件,并已委聘財務顧問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以及委聘核數師對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進行審核。
據漢能公告,第三方對披露文件的審核報告必須無保留意見。漢能薄膜發電2015年、2016年年度報告,均是在核數師“持保留意見”的條件下通過的。
核數師的“保留意見”主要集中在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逾期應收賬款上。
以漢能薄膜發電2016年報為例。獨立核數師稱,公司聯屬公司和第三方客戶應收賬款可回收性缺乏充分的審核證據,遂無法判斷是否需要對相關賬戶余額計提準備。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1日報道,李河君提出由其個人擔保漢能控股對漢能薄膜發電的欠款。據漢能薄膜發電年報,這部分欠款達32億港元,其中24億港元已逾期一年多。
報道稱,李河君承諾用漢能薄膜發電13.7億股股票(約為漢能薄膜發電3%股權)做擔保。李河君還提議了兩年的還款時間,一半資金在兩年結束時支付。
按香港證監會公告,滿足兩項要求后,證監會董事局將考慮漢能恢復股份買賣的要求,但并不保證復牌。
“這只能說,漢能復牌是有機會的。”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專業委員溫天納認為,香港證監會愿意考慮漢能復牌,已經是很大的讓步。
在溫天納看來,漢能就復牌前置條件進行的努力是一回事,能否得到香港證監會的認可是另一回事。他對李河君提出的個人擔保方案能否獲得香港證監會的認可持保留態度。
“認為年內可以復牌太天真。”溫天納說,即使兩項前置要求漢能都使香港證監會滿意,復牌過程仍需要很長時間。“復牌就類似重新申請上市,證監會將基于漢能過去、現在、未來的表現來審核、判斷。很難想象漢能這樣一個有不良記錄的公司會很快實現復牌。”
目前尚不清楚漢能薄膜發電披露文件、相關審核報告、盡職調查進展如何,以及香港證監會對此是否認可。《財經》記者提出了采訪請求,漢能薄膜發電以處于敏感時期為由拒絕了采訪。
漢能翻盤前景
漢能選擇薄膜太陽能技術路線有歷史原因。2009年之前,晶硅太陽能電池上游原材料多晶硅價格最高曾達300萬元/噸。這一背景下,多家晶硅太陽能電池廠商均涉足了消耗多晶硅較少的薄膜太陽能領域。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多晶硅價格直線跳水,降至40萬元/噸,2009年多晶硅價格少有反彈后,繼續下降,目前穩定在約14萬元/噸左右。
多晶硅的價格跳水,直接消解了薄膜太陽能電池低成本優勢。當初進入薄膜太陽能的晶硅太陽能廠商又陸續退出了薄膜太陽能業務。以無錫尚德為例,堅持了一年多后,尚德2013年關閉了自己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只有漢能繼續堅持薄膜太陽能技術路線,并高歌猛進推進產能建設。漢能控股集團一位離職技術高管回憶,“是漢能收留了那些薄膜太陽能技術人才,保留了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火種。”
漢能一名離職員工認為,漢能的不合理舉動也有其合理之處:擴建產能是希望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薄膜太陽能技術的成本;漢能在投資生產基地上采用“三三制”原則,以及下游采購市場與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聯動,可以為融資創造空間,以投入巨資研發,尋找薄膜技術的突破。“無非就是一個賭字。”
漢能顯然低估了太陽能產業的技術進步速度。晶硅太陽能技術在轉換效率、降低成本上日進千里,漢能的非晶硅薄膜技術的低轉換效率,以及鉑陽固有的技術缺陷,競爭力差距加速擴大。
2011年全國推行光伏標桿上網電價后,光伏電站度電成本逐漸成為投資商最看重的指標。非晶硅薄膜技術愈發邊緣化,在主流的地面電站市場已經沒有立足之地。
2012年漢能開始新一輪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布局。2012年-2013年,漢能連續收購三家不同工藝路線的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制造商:德國的Solibro公司、美國的Miasol公司和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是轉換效率最接近晶硅太陽能的一種薄膜太陽能技術,也是業內公認最有可能對晶硅太陽能電池發起挑戰的薄膜技術。
但收購近四年來,漢能的銅銦鎵硒薄膜技術并沒有在地面電站市場上打開局面。
IHS Markit統計數據顯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與主流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價差正在變大。2016年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平均價格僅比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高約0.1美元/瓦,今年的價差已經擴大到0.13美元/瓦。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光伏產業的主流是晶硅太陽能電池,整個產業的資源也集中在晶硅太陽能技術上,這使得晶硅太陽能技術在轉換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方面的速度都要高于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
在光伏產業主流的地面電站市場,游戲規則已經透明,在產品質量可靠的前提下,哪種產品帶來更低的度電成本(更高發電效率、更低生產成本),電站投資商就會選用哪種產品。
漢能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要在地面電站市場取得突破,必須要在轉換效率、生產成本方面優于晶硅太陽能技術,這對漢能在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方面的技術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漢能已離職的一個技術高管稱,短期來看,漢能銅銦鎵硒技術在原材料、設備國產化后,并擴大生產規模,有可能對晶硅太陽能技術形成競爭力。
《財經》記者聯系了漢能控股集團。漢能未透露未來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計劃。
2016年,漢能控股宣布轉型移動能源,避開了與晶硅太陽能電池在地面電站市場的正面交鋒。
漢能控股陸續推出了太陽能無人機、太陽能汽車等移動能源產品。最新的一個案例是,漢能和摩拜單車達成戰略合作,漢能薄膜產品將應用在摩拜單車上,為摩拜單車智能鎖運行提供電力。
謝鋒稱,這些領域才剛剛起步,總體規模很小,IHS甚至沒有將其納入統計范疇。在他看來,共享單車帶來的光伏市場,“可能只稍比太陽能路燈市場大一點”。
據漢能薄膜發電2016年報,移動能源市場目前尚未能為漢能薄膜發電提供收入。
另外,在漢能高調宣稱的移動能源市場,漢能薄膜產能能否形成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也要打一個問號。
以摩拜單車為例,早在與漢能合作之前,摩拜單車就使用了單晶硅電池來為智能鎖提供電力。相比單晶產品,漢能薄膜的柔性特征,使其在使用過程中不易損害,但這一特點,能否形成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仍未可知。
移動能源市場具有想象空間,但這個市場未來究竟有多大,以及漢能薄膜產品在其中能有多大的競爭優勢,一切都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