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的時候往往不會想到,電池哪能有什么問題,頂多想想“哎呀,是不是又沒電了”“該充電了”。但三星 Note 7 這一炸,的確把消費者們炸得目瞪口呆,200 萬臺手機也付諸一炬,還拖得當時第三季凈利潤同比下跌 16.8 %,創下六年以來最低紀錄。路透社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稱,爆炸正是由電池問題引起的,不過三星將于本月 23 日正式公布調查結果。
事實上,看上去鋰電池體積小并不扎眼,但其所含能量很高,同時鋰電內的有機溶劑都具易燃且閃點低。一旦有不安全行為,如過充過放、快速充放電等,很可能引發電池內部危險性副反應,從而造成熱失控,最終引起燃燒。
為了解決鋰電池的安全問題,研究者們一直在嘗試往鋰電池里加添加物,不過這很可能損失部分電池性能。“更討巧”的做法是如蘋果,較三星的鋰電池,降低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以保安全。
近日,科研團隊在鋰電池添加物方面有所突破。 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刊文,斯坦福材料系的 Kai Liu 等人提出往電池中加入一種新材料,它能在不影響電池性能的情況下,有效抑制鋰電池燃燒。
具體來說,這是一種新型非織造電紡絲隔離器(nonwoven electrospun separator),該分離器是由內核與外殼的微纖維構成,其中阻燃劑是芯,聚合物是殼。聚合物外殼的作用是,包裹阻燃劑,并防止其直接暴露或者溶解到電解液中,防止對電池電化學性能產生負面影響。一旦鋰電池內部熱失控,聚合物外殼隨即熔融,釋放阻燃劑,從而阻斷高度易燃電解質的燃燒。
該隔離器是以磷酸三苯酯(TPP)作阻燃劑, PVDF-HFP 作聚合物外殼,直徑為 1.6 cm。研究團隊對其進行測試發現,當外界溫度達到 160 ℃時,聚合物外殼將熔融,內部 TPP 阻燃劑基本能釋放完全,“撲滅”電解液火焰只需要 0.4 秒。值得注意的是,室溫下 TPP 幾乎不會“主動跑到”電解質中,因而電池性能受到影響也較小。
研究團隊預計,這種阻燃分離器也能用于有潛在熱失控安全問題的高儲能設備,不過想要應用到大型電池還需進行機械(包括釘刺測試、壓碎測試)和過充過放等實際應用測試。
針對鋰電池安全隱患,中國企業亦有相關突破。去年底,華為推出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并稱該電池耐高溫且長壽,實現的方式也是在電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劑,并引入新型材料石墨烯以實現鋰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不過有分析稱,雖然華為該項目技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溫問題,提升鋰電池安全性,但能量密度方面并無增量,而且成本也因工藝、材料復雜等因素增加。
或許有人就會想,液態電解質又易燃,而且加添加劑后鋰電池性能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那么換成固態的如何?固體不易爆炸和揮發,同時還會使得電池的結構更強。之前,斯坦福科學家就對此進行了嘗試,用固體電解質徹底代替易燃的電解液,并采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的方法,找出了 21 個有潛力的固態電解質,只是這些材料仍有待現實場景中進行測試應用。
正如 36 氪此前所說,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兼得談何容易?學術界也好、科技巨頭們也好、初創企業也好,都行走在鋰電池優化的漫漫征途,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贏家。可以說,誰將率先突破誰就能拔得下一個頭籌,畢竟不僅是手機,還有大片汽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更迫切。
用手機的時候往往不會想到,電池哪能有什么問題,頂多想想“哎呀,是不是又沒電了”“該充電了”。但三星 Note 7 這一炸,的確把消費者們炸得目瞪口呆,200 萬臺手機也付諸一炬,還拖得當時第三季凈利潤同比下跌 16.8 %,創下六年以來最低紀錄。路透社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稱,爆炸正是由電池問題引起的,不過三星將于本月 23 日正式公布調查結果。
事實上,看上去鋰電池體積小并不扎眼,但其所含能量很高,同時鋰電內的有機溶劑都具易燃且閃點低。一旦有不安全行為,如過充過放、快速充放電等,很可能引發電池內部危險性副反應,從而造成熱失控,最終引起燃燒。
為了解決鋰電池的安全問題,研究者們一直在嘗試往鋰電池里加添加物,不過這很可能損失部分電池性能。“更討巧”的做法是如蘋果,較三星的鋰電池,降低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以保安全。
近日,科研團隊在鋰電池添加物方面有所突破。 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刊文,斯坦福材料系的 Kai Liu 等人提出往電池中加入一種新材料,它能在不影響電池性能的情況下,有效抑制鋰電池燃燒。
具體來說,這是一種新型非織造電紡絲隔離器(nonwoven electrospun separator),該分離器是由內核與外殼的微纖維構成,其中阻燃劑是芯,聚合物是殼。聚合物外殼的作用是,包裹阻燃劑,并防止其直接暴露或者溶解到電解液中,防止對電池電化學性能產生負面影響。一旦鋰電池內部熱失控,聚合物外殼隨即熔融,釋放阻燃劑,從而阻斷高度易燃電解質的燃燒。
該隔離器是以磷酸三苯酯(TPP)作阻燃劑,PVDF-HFP 作聚合物外殼,直徑為 1.6 cm。研究團隊對其進行測試發現,當外界溫度達到 160℃時,聚合物外殼將熔融,內部 TPP 阻燃劑基本能釋放完全,“撲滅”電解液火焰只需要 0.4 秒。值得注意的是,室溫下 TPP 幾乎不會“主動跑到”電解質中,因而電池性能受到影響也較小。
研究團隊預計,這種阻燃分離器也能用于有潛在熱失控安全問題的高儲能設備,不過想要應用到大型電池還需進行機械(包括釘刺測試、壓碎測試)和過充過放等實際應用測試。
針對鋰電池安全隱患,中國企業亦有相關突破。去年底,華為推出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并稱該電池耐高溫且長壽,實現的方式也是在電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劑,并引入新型材料石墨烯以實現鋰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不過有分析稱,雖然華為該項目技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溫問題,提升鋰電池安全性,但能量密度方面并無增量,而且成本也因工藝、材料復雜等因素增加。
或許有人就會想,液態電解質又易燃,而且加添加劑后鋰電池性能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那么換成固態的如何?固體不易爆炸和揮發,同時還會使得電池的結構更強。之前,斯坦??茖W家就對此進行了嘗試,用固體電解質徹底代替易燃的電解液,并采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的方法,找出了21 個有潛力的固態電解質,只是這些材料仍有待現實場景中進行測試應用。
正如 36 氪此前所說,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兼得談何容易?學術界也好、科技巨頭們也好、初創企業也好,都行走在鋰電池優化的漫漫征途,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贏家??梢哉f,誰將率先突破誰就能拔得下一個頭籌,畢竟不僅是手機,還有大片汽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