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日本老牌電子企業夏普與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鴻海之間的“鴻夏戀”幾近事成又戲劇化反轉的“劇情”,吸引了業界的諸多關注。最新的消息是夏普在官網聲明指媒體報道的“鴻海與夏普決議將簽約決定日延長到3月7日”這一說法“不是基于事實的報導”,強調雖然與鴻海沒有設定簽約期限,但仍會以最大誠意盡快與鴻海達成最終契約共識。外界猜測紛紛,這場曠日持久的“鴻夏戀”還能最終成事兒嗎?
聯姻叫停或因潛在債務
上周四,夏普召開臨時董事會,決定接受鴻海的重組方案。夏普將接受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8億元)援助,進入鴻海旗下。收購若完成,這將是有史以來日本家電巨頭首次被外資企業收購。
據夏普官網公布的文件顯示,夏普擬向鴻海定向增發,后者將以488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收購前者股票,鴻海將獲得夏普約66%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其母公司。若能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獲得批準,夏普將向鴻海定向增發新股,繳款期限為9月5日。鴻海將在簽訂合同之時支付1000億日元保證金。
事實上,早在2012年鴻海就曾與夏普達成協議,準備收購后者9.9%的股份。但是由于業績未達預期,導致夏普股價暴跌,郭臺銘在第二年放棄了收購夏普股權的計劃。夏普此番決定被認為是歷經四年長跑的“鴻夏戀”終于有了定局。
但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就在夏普公布這一消息的當晚,鴻海卻喊了停。據鴻海對外發布的聲明稱,其在2月24日收到了夏普的一份特別文件,內容有關夏普可能存在的潛在債務,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確認,這導致鴻海暫停簽署收購協議。另有消息指,這筆潛在債務可能高達3500億日元。對于這一變故,夏普發表聲明表示,所有潛在債務已經根據會計法則,在公司證券報告和季度報告中明確描述,夏普沒有必要做出更多的披露。
最終簽約期限未設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企業,鴻海對夏普動心已久。有消息稱,夏普原打算接受日本產業革新基金(INCJ)的投資,該計劃將重組夏普業務,其中液晶面板業務將會和INCJ的“日本顯示其公司”進行合并,INCJ還計劃收購東芝的家電業務,未來將與夏普的家電業務合并。不過一心拿下夏普的鴻海不斷提高報價,而且還表示,如果夏普接受報價和重組建議,將保證不泄露夏普的技術機密,并長期保留夏普品牌,不將夏普與其他公司合并以及保證收購后不會大規模改組管理層等。最終夏普的債權銀行和董事會選擇了鴻海的收購方案。
鴻海之所以執著于夏普,被認為與定位有關。資深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擁有自己的液晶面板工廠,其代工生產電子產品的原材料成本也會下降,將有助增加鴻海的業績,而且有助于提升鴻海的品牌形象。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則認為,鴻海的部分業務仍處于產業鏈低端,并購夏普能夠有效彌補其在技術研發環節的短板,拉近與三星的差距,同時也是避免三星收購夏普從而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脅。
還有外媒援引郭臺銘在鴻海內部會議上的表態,稱鴻海收購夏普后,將投資其中的小型液晶面板工廠,以實現新一代顯示技術有機EL面板的量產。據了解,有機EL面板對比現有液晶面板能夠顯示更為鮮明的色彩,而且節電性能更為優良。此前有消息稱,蘋果計劃在2018年推出采用有機EL面板的iPhone手機,目前韓國廠商已經表明將擴充生產有機EL面板的設備。
如今鴻海意外叫停,加之鴻海的投資者不太看好高價收購夏普,外界擔心四年前的歷史重演。在此之前,鴻海和夏普達成協議,此次收購交易的最后截止期限是二月底。如今根據夏普對外公布的信息,雙方沒有設定簽約期限,盡管夏普方面稱“仍會以最大誠意盡快與鴻海達成最終契約共識”,但外界仍有猜測雙方交易可能無法完成。
分析師則普遍認為,3月底是夏普上一財年結束的時間,目前夏普的財務狀況十分糟糕,因此急需在3月底前找到收購方或者是獲得大規模資金援助。據此前夏普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5年4至12月凈虧損108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億元),其中反映主營業務收益的營業利潤為虧損290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