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電源企業動態 → 正文

天能電池發展之路:從“蓄”窘境到“鋰”新生

責任編輯:jerry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05-20 11:20:26 本文摘自:湖州在線

2013年,天能集團銷售額突破500億元。

從10多億到500億,用了20年。期間,“天能”號快車一直在高速行駛中,目前擁有25家國內全資子公司,3家境外公司,橫跨浙、蘇、皖、豫4省有了8大生產基地……

就在這個時候,駕駛這列快車的張天任卻踩下了制動裝置。

去年,正處國內蓄電池行業新一輪整合期,張天任出人意料地放棄了低成長兼并擴張的機會,決定不再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而是將重心轉移到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持續發展。這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關注。“跑得快更要跑得穩,適當地剎剎車很有必要。”天能董事長張天任對記者說,“這是因為,如何成為常勝將軍才是我們時時要思考的問題。”

“唯一一條路,不斷地轉型升級”

上世紀90年代后期,節能環保型的電動助力車逐漸代替了摩托車,成為人們出行的新寵。此時,天能集團率先研發出的新一代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一舉打破國外品牌電池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壟斷。

中國電動車行業協會的一位秘書長曾這樣評價天能集團的橫空出世:“天能引領和推動中國電動車行業發展春天的到來,自己也順勢發展成為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老大。”

經過10多年的暴發式增長,目前,這個曾經如朝陽一般的產業現在卻陷入了產能過剩的窘境。

“已經頂到天花板。”在張天任看來,蓄電池產業雖然經歷了多次“洗牌”,從全國最多時的3000多家企業減少到300多家,但其產能過剩的狀況不僅沒有得到改變,而且愈來愈盛。

經過幾輪“洗牌”,國內蓄電池企業少了80%多,可產能僅砍掉20%。通過“洗牌”存活下來的大企業產能迅速擴張,加上市場需求的疲軟,讓蓄電池生產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

從2011年開始,這種局面一直沒有改變。“鉛蓄電池利潤率最好的時候有10%左右,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利潤逐漸降低,2013年的利潤率甚至已經低到5%以下了。”張天任坦言。

蓄電池行業一邊面臨著產能的飽和,一邊則飽受環保的詬病。

張天任用了這樣一個比喻來形容,“產業已經很虛弱,像人生了病一樣。”

由于產能嚴重過剩以及回收不合理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自2011年起就對鉛蓄電池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

2012年5月,工信部等發布《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大幅提升了該行業的準入門檻。

“唯一一條路,不斷地轉型升級!”內部與外部環境的驟然變化,讓掌舵蓄電池龍頭企業的張天任再也坐不住了。他提出,企業要隨時保持抗各種風險的能力,面對風險要能應付自如,依靠的就是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中,不能好高騖遠,要憑質量、憑管理、憑創新,在新一輪競爭中取得新優勢。

提出“城市礦山”理念

在加快內部管理體系現代化的同時,“天能”也做起了拉長產業鏈的文章。

他們在國內首家盯上了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這可是一個全球棘手的問題。再回收,需要巨資投入;再利用,又存在技術上的障礙。

明知前途并不平坦,張天任還是毅然決然拿出3億元,建起了一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引進并改造了一條全球領先的廢舊電池處理生產線,并提出企業要通過廢舊電池無害化處理,從“城市礦山”中受益。

簡單來說,這條再生鉛回收生產線幾乎把廢舊電池“吃干榨盡”,讓它煥發“二次青春”。

通過這條循環產業鏈,“天能”每年可以無害化回收處理15萬噸廢舊電池,產生10萬噸再生鉛及數萬噸副產品。雖然沒有飽和運作,但2013年的處理量已達到了5萬噸。

在同行看來,張天任的這一決定僅僅是“賺吆喝”,在取得社會效益的同時,對企業提升經濟效益并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轉型升級是痛苦的,前兩年確實是在賠錢。”張天任坦言。但從企業效益出發,天能集團一直對循環經濟產業園寄予希望。

在國外專家的指導下,通過持續的技術、裝備更新,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在今年開始轉虧為盈。

“這比我預期的來得更早,我們的信心更大了。”張天任說,從廢料中直接回收再生鉛,不需要像原生鉛那樣采礦、選礦,能耗僅為原生鉛消耗的25.1%。對廢舊電池的無害化處理,使天能集團發掘了一座巨大的“鉛礦”。再生鉛生產成本比原生鉛降低38%,目前企業自產的電池大部分可以回收再生,能從中受益不少。

創新投入每年15億元

加快研發新型尖端電池,天能人一直在努力。

數據顯示,天能集團2013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3%以上的研發經費,意味著今年一年的研發經費至少15億元。

毛書彥來自河南,是天能集團的一位新員工,任職集團研究院辦公室主任。雖然在這里工作不久,但在他看來,這家企業對科研創新的投入在業內算是數一數二的,“其他部門都很羨慕我們,只要是用在研發上,花多少錢都不限制。”

在張天任看來,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天能集團以各級研發平臺為基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鞏固在儲能電池、鉛碳超級電池等新興能源產業的優勢,繼續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張天任說,希望“天能”的新能源動力電池能引領和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這是“天能夢”。

進入2014年后,實現“天能夢”的一個有效載體就是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

從技術角度而言,電動汽車不只是電池問題,更重要的還是體系管理。有了成熟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汽車上數千個電池就能同時有序地進行工作,為汽車驅動帶來質的變化。

對天能集團而言,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不僅僅實現了技術創新,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銜接了自身產品與終端用戶的緊密聯系。

“我們有品牌優勢、行業地位,有發展的空間。”張天任表示,企業在繼續保持鉛酸蓄電池產業的領導地位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品在業務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堅持在行業“高、精、尖”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占據產業鏈、價值鏈高端。

目前,“天能”生產的小功率電動汽車電池,已占有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他們的鋰電池這兩年正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

“我們的鋰電池項目虧了5年,電動汽車電池項目虧了4年,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項目也虧了三四年,現在全部贏利了。”張天任對記者說,“一家企業要想真正立于不敗之地,唯有不斷提高創新力。”

關鍵字:天能天任原生鉛電池問題

本文摘自:湖州在線

x 天能電池發展之路:從“蓄”窘境到“鋰”新生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電源企業動態 → 正文

天能電池發展之路:從“蓄”窘境到“鋰”新生

責任編輯:jerry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05-20 11:20:26 本文摘自:湖州在線

2013年,天能集團銷售額突破500億元。

從10多億到500億,用了20年。期間,“天能”號快車一直在高速行駛中,目前擁有25家國內全資子公司,3家境外公司,橫跨浙、蘇、皖、豫4省有了8大生產基地……

就在這個時候,駕駛這列快車的張天任卻踩下了制動裝置。

去年,正處國內蓄電池行業新一輪整合期,張天任出人意料地放棄了低成長兼并擴張的機會,決定不再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而是將重心轉移到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持續發展。這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關注。“跑得快更要跑得穩,適當地剎剎車很有必要。”天能董事長張天任對記者說,“這是因為,如何成為常勝將軍才是我們時時要思考的問題。”

“唯一一條路,不斷地轉型升級”

上世紀90年代后期,節能環保型的電動助力車逐漸代替了摩托車,成為人們出行的新寵。此時,天能集團率先研發出的新一代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一舉打破國外品牌電池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壟斷。

中國電動車行業協會的一位秘書長曾這樣評價天能集團的橫空出世:“天能引領和推動中國電動車行業發展春天的到來,自己也順勢發展成為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老大。”

經過10多年的暴發式增長,目前,這個曾經如朝陽一般的產業現在卻陷入了產能過剩的窘境。

“已經頂到天花板。”在張天任看來,蓄電池產業雖然經歷了多次“洗牌”,從全國最多時的3000多家企業減少到300多家,但其產能過剩的狀況不僅沒有得到改變,而且愈來愈盛。

經過幾輪“洗牌”,國內蓄電池企業少了80%多,可產能僅砍掉20%。通過“洗牌”存活下來的大企業產能迅速擴張,加上市場需求的疲軟,讓蓄電池生產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

從2011年開始,這種局面一直沒有改變。“鉛蓄電池利潤率最好的時候有10%左右,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利潤逐漸降低,2013年的利潤率甚至已經低到5%以下了。”張天任坦言。

蓄電池行業一邊面臨著產能的飽和,一邊則飽受環保的詬病。

張天任用了這樣一個比喻來形容,“產業已經很虛弱,像人生了病一樣。”

由于產能嚴重過剩以及回收不合理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自2011年起就對鉛蓄電池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

2012年5月,工信部等發布《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大幅提升了該行業的準入門檻。

“唯一一條路,不斷地轉型升級!”內部與外部環境的驟然變化,讓掌舵蓄電池龍頭企業的張天任再也坐不住了。他提出,企業要隨時保持抗各種風險的能力,面對風險要能應付自如,依靠的就是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中,不能好高騖遠,要憑質量、憑管理、憑創新,在新一輪競爭中取得新優勢。

提出“城市礦山”理念

在加快內部管理體系現代化的同時,“天能”也做起了拉長產業鏈的文章。

他們在國內首家盯上了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這可是一個全球棘手的問題。再回收,需要巨資投入;再利用,又存在技術上的障礙。

明知前途并不平坦,張天任還是毅然決然拿出3億元,建起了一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引進并改造了一條全球領先的廢舊電池處理生產線,并提出企業要通過廢舊電池無害化處理,從“城市礦山”中受益。

簡單來說,這條再生鉛回收生產線幾乎把廢舊電池“吃干榨盡”,讓它煥發“二次青春”。

通過這條循環產業鏈,“天能”每年可以無害化回收處理15萬噸廢舊電池,產生10萬噸再生鉛及數萬噸副產品。雖然沒有飽和運作,但2013年的處理量已達到了5萬噸。

在同行看來,張天任的這一決定僅僅是“賺吆喝”,在取得社會效益的同時,對企業提升經濟效益并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轉型升級是痛苦的,前兩年確實是在賠錢。”張天任坦言。但從企業效益出發,天能集團一直對循環經濟產業園寄予希望。

在國外專家的指導下,通過持續的技術、裝備更新,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在今年開始轉虧為盈。

“這比我預期的來得更早,我們的信心更大了。”張天任說,從廢料中直接回收再生鉛,不需要像原生鉛那樣采礦、選礦,能耗僅為原生鉛消耗的25.1%。對廢舊電池的無害化處理,使天能集團發掘了一座巨大的“鉛礦”。再生鉛生產成本比原生鉛降低38%,目前企業自產的電池大部分可以回收再生,能從中受益不少。

創新投入每年15億元

加快研發新型尖端電池,天能人一直在努力。

數據顯示,天能集團2013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3%以上的研發經費,意味著今年一年的研發經費至少15億元。

毛書彥來自河南,是天能集團的一位新員工,任職集團研究院辦公室主任。雖然在這里工作不久,但在他看來,這家企業對科研創新的投入在業內算是數一數二的,“其他部門都很羨慕我們,只要是用在研發上,花多少錢都不限制。”

在張天任看來,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天能集團以各級研發平臺為基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鞏固在儲能電池、鉛碳超級電池等新興能源產業的優勢,繼續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張天任說,希望“天能”的新能源動力電池能引領和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這是“天能夢”。

進入2014年后,實現“天能夢”的一個有效載體就是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

從技術角度而言,電動汽車不只是電池問題,更重要的還是體系管理。有了成熟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汽車上數千個電池就能同時有序地進行工作,為汽車驅動帶來質的變化。

對天能集團而言,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不僅僅實現了技術創新,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銜接了自身產品與終端用戶的緊密聯系。

“我們有品牌優勢、行業地位,有發展的空間。”張天任表示,企業在繼續保持鉛酸蓄電池產業的領導地位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品在業務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堅持在行業“高、精、尖”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占據產業鏈、價值鏈高端。

目前,“天能”生產的小功率電動汽車電池,已占有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他們的鋰電池這兩年正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

“我們的鋰電池項目虧了5年,電動汽車電池項目虧了4年,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項目也虧了三四年,現在全部贏利了。”張天任對記者說,“一家企業要想真正立于不敗之地,唯有不斷提高創新力。”

關鍵字:天能天任原生鉛電池問題

本文摘自:湖州在線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抚州市| 安泽县| 罗山县| 合山市| 天镇县| 宿松县| 海伦市| 永新县| 彭水| 元谋县| 西平县| 峨边| 固镇县| 循化| 安西县| 靖安县| 湖南省| 静宁县| 南溪县| 南汇区| 高唐县| 威远县| 开平市| 灵山县| 治县。| 平度市| 康保县| 玉门市| 通山县| 江永县| 浮梁县| 永年县| 甘洛县| 彭泽县| 广水市| 鹿邑县| 尤溪县| 邹城市| 策勒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