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工信部網站獲悉,由于近一年沒有生產新能源汽車,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向汽車”)將被工信部暫停受理相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業內人士表示,萬向汽車已經布局造車全產業鏈,但卻一直沒有新能源汽車產品量產,令人費解。而一旦被暫停新能源產品申報資格,萬向汽車再想重新恢復資質,恐將面臨更多困難。
新品申報遭暫停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顯示,對于萬向汽車等26家企業,工信部將暫停受理有關企業《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申請移出特別公示的企業,需通過39號令《準入審查要求》的考核。
2012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顯示,對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汽車生產企業,工信部將實行為期兩年的特別公示管理(新建企業除外)。特別公示期間,不受理有關企業的新產品申報。
2018年9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又發布《關于對擬上報〈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企業清單進行公示的通知》,其中顯示,擬將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30家企業名單上報工信部。而在這份名單中,早已出現萬向汽車的身影。據了解,2016年,先后取得新能源商用車和汽車兩張生產資質的萬向汽車,兩年時間在國內并未生產新能源車型。
在此背景下,除無法申報新產品,未來萬向汽車還有可能喪失相關生產資質。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對于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工信部將予以特別公示。相關企業再次生產要經過工信部核查,若未通過,工信部應責令有關企業停止生產、銷售活動。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些(被工信部暫停受理相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的)企業要再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話需要重新申請,但是申請門檻和標準都將變高,要達標才能通過”。
多年布局
萬向集團創建于1969年,以汽車零部件制造和銷售為主,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巨頭,與一汽、上汽、廣汽等整車企業有穩定的合作關系。同時,萬向集團還在美國、英國、德國等10個國家擁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廠。
2009年,我國開始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但在政策發布十幾年前,萬向集團便已經開始在相關領域進行布局和探索。1999年,萬向集團宣布進入汽車行業,并欲打造清潔、廉價的新能源汽車。三年后,萬向汽車成立,并開啟累計近百億元投資的清潔能源研發及新能源企業并購等行動。
2013年,萬向集團收購美國最大新能源鋰電池生產企業A123;2014年,萬向集團又收購了美國增程式電動汽車生產企業Fisker(后改名為Karma);2015年,萬向集團與上汽集團合作成立上汽萬向新能源客車公司;同年,Karma汽車還與寶馬公司合作,推出增程式電動車和純電動豪華汽車;2016年9月,萬向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卡瑪(Karma)在美國加州正式發布新車——Revero。
同時,2016年1月,萬向汽車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的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同年5月,工信部對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予以公示,萬向汽車作為新建新能源商用車生產企業列入公示,獲得新能源商用車生產資質。12月,國家發改委認定萬向汽車符合新能源汽車準入標準,審批通過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萬向汽車成為國內第6家成功拿到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近日,萬向集團又在官網披露,萬向汽車兩個項目正在就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公眾參與信息公開,一是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計劃投資685.74億元;二是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計劃投資27.45億元,地點均為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困難重重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都在爭搶國內新能源車發展風口,而萬向集團雖然已完成造車全產業鏈布局,并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最有實力也最具資歷的“新能源造車勢力”,但到目前為止,萬向集團始終未在國內推出及量產一款電動汽車產品。
對此,崔東樹認為,像萬向這類造車企業,還處于研發期的階段,申請資質卻未及時進行相關產品突破,不排除是在開發產品中遇到了一些困難。
9月,通用汽車宣布原計劃10月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別克Velite6”將推遲生產。有消息稱,該車型推遲生產的?原因正是萬向集團旗下的A123?Systems生產的電池未能達到通用汽車的性能和安全標準。
同時,資金方面,在萬向集團旗下的業務板塊中,包括萬向錢潮以及承德露露等公司也已經出現衰退的危機。作為萬向集團的“現金奶牛”,承德露露2017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其中營收21.12億元,同比下滑16.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3億元,同比下滑8.16%。而這也成為自2015年以來,其營收、凈利潤連續第三年下滑。進入2018年,雖然業績有所回暖,但承德露露截至三季度末的總資產相比2017年末縮水17.34%。
此外,作為萬向集團控股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和銷售上市公司,萬向錢潮的業績也不樂觀。數據顯示,2014-2017年,萬向錢潮營收增幅分別為6.12%、4.2%、5.31%和3.42%,凈利潤增幅則逐漸下滑,分別為33.2%、10.29%、7.08%和5.72%。進入2018年,萬向錢潮業績進一步惡化,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滑6.8%。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10月,萬向集團掌舵者魯冠球的突然離世也給萬向集團的造車之路蒙上陰影。整車制造一直是魯冠球創業以來的夢想,他曾說:“我這一代造不了汽車,我兒子也要造。”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國內外車企都在加碼新能源汽車,并加快產品研發進程,在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正式取消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將更加慘烈。如果萬向集團不趁著最后的窗口期進口量產,前景將更不樂觀。對于萬向汽車的造車進度及規劃,北京商報記者聯系萬向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