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車型搭載了永磁同步電動機,最大功率為55kW,三元鋰電池容量為31千瓦時,并位于后排座椅下方,這些參數并沒有什么不妥。從煙霧散發的位置來看,主要以機艙為主,并透過龍門架蔓延至車內,車門出現了明顯的燒灼跡象,或許該車是由于電動機故障引起的,不過還要以官方發布的信息為主。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的案件在明顯增加,這不僅造成了財產及生命安全,同時也讓潛在消費者感到不安。研究表明,在所有新能源汽車中,插電混動車型的自燃情況較少,純電動汽車比重較高。其中,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的比例將近一半,其次是“行駛途中”,而“靜置自燃”的占比最低。無論是何種形式,這無疑表露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
由于全球都在刮起新能源汽車浪潮,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剛萌芽的造車勢力,其目標都非常明確,就是盡可能的推出新車型,并借助電動車來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接近200萬輛,今天上半年的銷量漲幅明顯加快。據悉,許多消費者之所以會選擇新能源汽車,主要還是為了上牌方便和避讓限行,但是買車后卻面臨諸如充電難、續航里程虛標、電池壽命等問題。對此,廠家的普遍做法就是對電池容量進行擴充,并延長電池的質保服務,但似乎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矛盾。新能源汽車似乎成為了一種“移動炸彈”,時刻都在提心吊膽,深怕置身于危險境地。
高速碰撞易爆燃
純電動汽車多以三元鋰電池作為蓄能元件,雖然續航能力要比鎳氫電池高不少,但安全系數卻有所下降。在高速碰撞時,三元鋰電池內部的隔膜會受到嚴重變形,線路極易出現短路,致使電池的溫度不斷攀升,最終導致高溫明火,在瞬間發生爆炸。可以發現,在絕大多數的特斯拉自燃事件中,因碰撞而造成的自燃概率達到了80%。
動力電池存隱患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耐用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大家關心的重點。許多新能源汽車在產品定位和結構方面差異甚遠,所使用的動力電池也不盡相同,有些廠商為了推出低廉的純電動車,會盡可能的壓榨成本,以次充好。另外,有些廠商為了整合供應鏈,會主動與電池生產企業進行合作,以此降低研發成本,不過會帶來一定的兼容問題。
電路設計是根源
新能源汽車需要依靠電池、發電機和電動機之間的配合,對于PHEV和HEV車型還需結合發動機的工況,所以其控制單元ECU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對于一些二、三線品牌,電氣化的技術積累及研發能力比較低,其電路存在一定的設計問題。一塊完整的電池組包含了電池管理單元、冷卻系統和安全防爆裝置等,所以電路工作邏輯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車輛的運行狀態,嚴重的將導致系統錯亂,發生自燃。
人為誤區成弊病
在許多自燃事件中,人為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對于絕大多數車主而言,充電問題一直是件煩心事,如果住在密集的社區,別說充電樁,就連車位都未必好找。有些車主為了貪圖方便,會采用“飛線”的方式對車輛進行充電,從理論上講并沒有問題,一些廠商也會對此做出說明,但是發生自燃事故的往往是因為電線和變壓問題,所以就會導致事件的發生。另外,過充和濫用充電插頭等也會影響電池壽命,甚至出現自燃。
安全問題能避免
電池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墊腳石,技術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電池的續航里程、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目前,各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操之過急,汽車廠商為了迎合排放等政策,生產出來的產品貌似是在濫竽充數,產品質量自然不用多言。在電池、電機和控制系統等方面還有進步空間,例如對電池進行加固保護、智能電路攔截、防水防爆處理等,同時續航問題也比較棘手,但并不能一味擴大電池容量,這會讓安全問題越積越大。
寫在最后
新能源汽車作為現時代的新鮮產物,存在問題那是必然,并不能因為一些事故而一面抵制,畢竟這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對于車企,只有把控好產品才能進一步提升競爭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同樣,只有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才能讓新能源汽車走得更遠、更穩。對于消費者,是否購買新能源汽車還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選擇,同時也要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