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銷量數據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但目前國內的純電新能源車出行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無法真正意義上滿足人們假期出行的需求。從“E車匯”十一自駕山東觀察到的現象來看,高速上并沒有出現多少新能源車牌,唯獨的幾個還都是插電混動的車型。而且,大部分高速沿途的服務區都配備了專門的充電樁和車位,但除了服務區內純電的保潔車外,只有幾輛燃油車停放在車位上。到底是什么引起了這種現象,難道新能源車近幾年沒有進步嗎?
續航里程不夠穩定
眾所周知,目前我們測量車輛能量消耗的方式依然是NEDC循環法,相比國外的WLTP、JC08等測試的精準度來說相差甚遠,參考性不強。因此,這種相對老舊的測試法在能量來源發生改變的純電汽車上相差更遠,再加上儲存能量的電池質量不一,受天氣影響較大的因素,出行范圍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以目前的新能源車型續航里程來看,想要把充電頻率降低到和燃油車相等的水平還不現實。首先,以一款宣稱NEDC綜合續航里程460公里的車型舉例,在充滿電之后,它實際的表顯里程只有420公里;而且在實際的行駛過程中,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縮水,尤其是對于高速路的工況,由于純電車沒有變速箱,較大的風阻和固定的齒比使得電動機偏離了高效的工作區域,電耗猛增。
時間成本過于沉重
如果仔細觀察消費者對于購買新能源車的需求,續航里程依然是永遠放在第一位的,這一點也與燃油車有著明顯不同。相比之下,人們對燃油車的需求各種各樣,且比例都比較均衡,而純電汽車則續航為先,這也側面反映出了其在能量補給方面存在的缺陷。油箱較大的SUV車型,加油的時間也就在5分鐘上下,算上排隊的時間也基本不會超過20分鐘,而純電汽車就算使用快充,充滿電也需要至少2個小時。
對于長途自駕游來說,時間是十分重要的,在有限的假期時間里,如果將時間用于充電,那將是一件非??植赖氖虑椤<冸娖嚦掷m的高速行駛會使可行駛里程縮短,本身就增加了充電頻率,再加上各大主流廠商所說的半小時快充是30%-80%的電量,也就是說,想要最高效率的充電,400公里續航的車型可能不到200公里就需要一次能量補給,這對我們出行所造成的負擔自然是巨大的。
充電設施依舊不完善
生活在一線大城市的用戶對于這一點的體會似乎要弱了不少,如果出行范圍大多只在6環以內的話,使用體驗其實并沒有那么糟糕。當然,如果在二三線城市,充電設施的數量和質量都會急劇下降,出現充電協議不支持的現象明顯增多,這些在地圖上不會顯示的意外情況會增加車主拋錨的幾率。
總的來看,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幾乎所有純電動車產品依然無法匹敵傳統燃油車,面對不同的路況、使用環境、以及能源補充的方面,顯然這位有著百年發展歷史的老選手更加穩健。盡管我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但現階段人們對于私家車的需求依舊旺盛,電動汽車要想取代傳統燃油車目前還不現實,要想真正的實現純電出游就必須解決能源補給的問題。